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年数总和法

【答案】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2. 盈余公积

【答案】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公司制企业的盈余公积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法定盈余公积是指按照企业净利润和法定比例计提的盈余公积,主要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也可以用于弥补企业亏损或转增资本。企业计提的法定盈佘公积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超过注册资本25%以上的部分,可以用于转增资本。企业在计提了法定盈余公积之后,还可以根据企业需要,计提任意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的计提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任意盈余公积的用途与法定盈余公积相同,企业在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或转増资本时,一般先使用任意盈余公积,在任意盈余公积用完以后,再按规定使用法定盈余公积。

3.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答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说明财务会计并为财务会计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理论体系,它可用来评估现有的会计准则、指导并发展未来的会计准则和解决现有的会计准则未曾涉及到的新会计问题。

4. 总价法

【答案】总价法是指在销售业务发生时,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以未扣减现金折扣前的实际售价作为入账价值,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作为对客户提前付款的鼓励性支出,作为财务费用,我国会计实务中规定采用总计法。总价法在运用上涉及到购销双方。对销货方而言,应收账款及收入的金额应按总价法确认;对购货方而言,购入存货及应付账款的入账金额也应按总价法确认。

5. 或有事项

【答案】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来决定的不确定事项。常见的或有事项包括:未决诉讼或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承诺、亏损合同、重组义务、环境污染整治等。

或有事项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或有事项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或有事项作为一种不确定性事项,必须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客观存在状况。(2)或有事项的结果具有不确定

性。或有事项结果的不确定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或有事项的结果是否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二是或有事项的结果预计将发生,但是发生的具体时间或金额具有不确定性。(3)或有事项的结果须由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来决定。

二、简答题

6. 什么是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它与直线折旧法相比,各有何优缺点?

【答案】(1)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也称递减费用法,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计提折旧较多而在后期计提折旧较少,从而相对加速折旧的方法。采用加速折旧法,各年的折旧额呈递减趋势。较常用的加速折旧法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两种。其中,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按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直线折旧率计提折旧的方法。而年数总和法是指按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和某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的比重(即年折旧率)来确定计提折旧金额的方法。

(2)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平均摊配于其使用的各个会计期间或完成的工作量,优点是使用方便,易于理解。但是,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相关支出摊配于各个会计期间或完成的工作量的均衡性。因为随着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推移,其磨损程度也会逐渐增加,使用后期的维修费支出将会高于使用前期的维修费支出,即使各个会计期间或单位工作量负担的折旧费相同,但各个会计期间或单位工作量负担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折旧费与维修费之和)将会不同。

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克服了直线法的不足。因为这种方法前期计提的折旧费较多而维修费较少,后期计提的折旧费较少而维修费较多,从而保持了各个会计期间负担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均衡性。此外,由于这种方法前期计提的折旧费较多,能够使固定资产投资在前期较多地收回,在税法允许将各种方法计提的折旧费作为税前费用扣除的前提下,还能够减少前期的所得税额,符合谨慎性原则。但是,在固定资产各期工作量不均衡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单位工作量负担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不够均衡。此外,由于这种方法不适宜采用分类折旧方式,在固定资产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计提折旧的工作量较大。

7. 何为成本法?何为权益结合法?二者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有何区别?它们分别适应什么情况?

【答案】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通常按初始投资成本计量,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一般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是指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以投资成本计量,在投资持有期间则要根据投资企业应享有被

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相应调整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主要区别有:

(1)适用范围不同

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2)对初始成本的确认不同成本法下,设置“长期股权投资一一成本”科目,反映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在收回投资前,无论被投资单位经营情况如何,净资产是否增减,投资企业一般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权益法下,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进行调整。一般,如果初始投资时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或通过其他途径已经能够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施加重大影响、共同控制时,应该采纳权益法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分两种情况处理: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一般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应该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差额

,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部分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3)对投资损益的确认不同

成本法下,无论被投资单位经营情况如何,净资产是否增减,投资企业一般不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权益法下,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按照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中,投资企业应享有或应分担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同时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即按应享有的收益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一一损益调整”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应承担的亏损份额,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一一损益调整”科目。

(4)对从被投资企业取得现金股利和利润的处理不同

成本法下,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和利润时,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权益法下,当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投资企业按应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抵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一一损益调整”科目;自被投资单位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已确认损益调整的部分应视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一一成本”科目。被投资单位分派股票股利时,投资企业不进行账务处理,但应于除权日在备查簿中登记增加的股份。

(5)对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处理不同

成本法下,处置时应按实际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已确认但尚未收到的现金股利,贷记“应收股利”科目,按上述贷方差额,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如为借方差额,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权益法下,处置时还应将所处置投资原计入资本公积项目的金额转出,按其贷方金额,借记“资本公积一一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或者按其借方金额,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资本公积一一其他资本公积”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