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京大学文学院0801专业综合(语言学概论、作文)之语言学概论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语义场
【答案】语义场是指在同一个语义系统中,在共时条件下,若干个具有共同义素的义位聚合起来的聚合体。把不同的词的意义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某此词义与另一咚词义往往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义素表现出来)。人们根据这些词义上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把词分成大大小小不同的类,这就是词义的聚合,分出来的类就是语义场(词汇场)。所以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各词义有共同的义素,又有一些不同的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区别。例如,汉语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可以构成一个亲属义场,它们共同的语义特征是同胞亲属,同时在性别和长幼上又各自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彼此区别。由于抽取的共同语义特征不同就会构成不同的义场,因此不同的义场会有层级关系或交叉关系。
2. 共同语
【答案】共同语是在某一基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国家或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它包括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或国家共同语是资本主义之后出现的更高形式的通用语,这是有具体音值标准的、涵盖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变体的通用语。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的区别在于,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的通用交际语,而国家共同语是一个国家各个民族共同的通用交际语。
3. 词语的替换
【答案】词语的替换是指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或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词语演变现象。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核心词汇相对比较稳定,一般词汇的词语替换则比较频繁,它与社会的变化密切相关。
例如,我国古代称三十年为一世,唐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用“代”替换“世”。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吏有朝廷发的“体禄”,包括“体米”和“体银”,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人们的社会关系和获取工作报酬的方式起了变化,这些词语就弃之不用了,代之而起的是“薪水”一词,而“薪水”后来又被“工资”所替换。社会生活的急剧改变、社会观念的改变都会引发语言出现相当数量的词语的替换。
4. 词类
【答案】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日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据。
按照汉语语法的老传统,词可以先粗略地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虚词再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二、简答题
5. “语言有阶级性”的主张为什么是错误的?
【答案】(1)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全民的财富马尔学派武断地说,语言从来就是阶级的,一切语言都不例外。这种说法毫无事实的根据,是错误的。
(2)从语言的创造者和语言的服务对象来看
语言是在许多时代中为全民所创造出来和丰富起来的。人类出现的时候语言就同时产生了。那时的人类社会不分阶级,语言只能是全民所创造并为全民服务的。在将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裹,语言当然也将是全民的。因此在无阶级的社会中,根本谈不到语言的阶级性问题。即使在阶级社会中,也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由一个阶级单独创造出来并为单独一个阶级服务的。语言是一视同仁地为各个阶级服务的。
(3)从语言本身的情况来看
不同阶级可能创造并运用一些自己的专门的词和语,形成阶级习惯语。但是阶级习惯语并不就是语言,这不但因为它的通用范围非常狭窄,甚至往往不能普及到某个阶级的全体成员,而且因为它没有自己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一一语言的基础。因此,阶级的语言并不存在。
6. 举例说明词序、虚词和语调在表达句法结构中的作用。
【答案】(1)词在句子中的先后顺序就是词序,它是不少语言中表达句法结构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例如在汉语中,同样几个词,如果先后顺序不同,往往就可以构成不同的句法结构,例如“努力学习”是限定结构,“学习努力”是主谓结构。
(2)起连接作用的虚词也是一种表达句法结构的语法手段。在主谓结构中,有时要用系词(如汉语的“是”)。例如汉语“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去掉了“是”,就不称其为主谓结构。
(3)语调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句法结构的语法手段。例如,停顿可以区别不同的句法层次,例如汉语“三乘四加二。,在“三”之后还是在“四”之后有短暂的停顿,句法关系是不一样的。
7. 语言发展中为什么不能有爆发?
【答案】语言的发展是渐变的,而不是爆发的。语言的发展要受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发展得比较慢时(譬如在欧洲的中世纪,在我国的封建时代),语言的发展也慢一些。社会急剧变动时,语言的发展也会快一些。例如在法国大革命、苏联十月革命、我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期,都出现了一大批新词,同时也有一些词改变了意义或是消亡了。但是语言不是上层建筑,一种语言可以同样地为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服务,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在社会革命之后把现存的语言完全消灭,再从平地上创造出新的来代替它。
8. 什么是语言的发展?
【答案】语言要素的历史变化、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都使语言系统发生变动,都体现了语言的发展。语言各个方面(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同时,语言的发展是渐变的,而不是爆发的。
9. 什么是同义词?
【答案】某一语言的词汇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称为同义词。同义词的来源很多,借用方言词和外语词都可以产生同义词。但更主要的是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由于进一步认识到客观事物的种种特征,因而创造出舆旧有的词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特征基本相同的新词,形成同义词。
10.
唇元音;
音; 在发音上有什么不同? 是舌面后、低、圆唇元音; 是舌面后、低、不圆唇元【答案】[i]是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a]是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 [u]是舌面后、高、圆是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 是央、中、不圆唇元音; [o]是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y]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e]是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11.词根词素和附加词素有什么不同? 后缀和词尾有什么不同?
【答案】(1)词根词素的意义是词的词汇意义的基本组成部分。附加词素是依附于词根的词素,它的意义不是词的词汇意义的基本组成部分。例如汉语“第一”“作者”的“一”和“作”是词根词素,“第”和“者”是附加同素。
(2)在通用的语言学术语中,把位于词根词素之后的只包含语法意义的附加词素和位于词根词素之后的其它附加词素区分开,前者称作词尾,后者称作后缀。后缀比较常见,有时,一个词可以有几个后缀。词尾可能紧接在词根词素之后,也可能位于后缀之后。
12.什么是文字? 什么是字?
【答案】(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与扩大语言的交际作用的工具。最早的汉字是商朝出土的甲骨文,到秦朝的大篆、小篆,秦时又出现了隶书,渐渐出现了草、狂草和楷书。
(2)字是出于象形分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而后又有专家改为简体字。
13.音位系统的发展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音位系统的发展主要包含以下的内容:(1)音位的合并;(2)音位的分化;(3)音位关系的改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