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概况。

【答案】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全国广大农村普遍组建起来的。 (1)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组建起来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定性为农村集体金融组织。组建的原则是:农民入股,社员民工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二个方面。其主要业务活动是经营农村个人储蓄,以及向农户贷款等。然而,在其几十年的发展中,农村信用合作社长期是作为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存在,应该说并不具有世人通常理解的“合作”性质。

(2)改革开放后到1996年下半年,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了多次整顿、改革,基调一直是使其恢复合作制的性质。然而,要使事实上从来不具有“合作”性质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恢复合作制的性质,不可能取得成功。

(3)2003年中,明确应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的地方金融机构,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分类实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各种产权制度,建立与各地经济发展、管理水平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2. 简述当前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

【答案】(1)资本市场的概念、作用以及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资本市场是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借贷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中长期借贷市场等。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促进资本的形成,它有效地动员民众的储蓄,将其合理地分配于经济部门。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否,影响到一国的投资水平、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中国的资本市场存在着规模小、管理混乱、金融工具缺乏、投机性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远远不能发挥出资本市场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2)当前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

主要表现在:

①有效配置资金,促进经济增长。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在于促进资本的形成并将其合理地分配于各个经济部门。只有在资本市场得到了合理有效的发展之后,这种配置资金的功能才能得到正常的发挥,并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很明显我国的资本市场离有效资本配置的水平还相距甚远。仅仅粗略地看一下我国内地两个交易所1000多家上市公司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有太多的企

业没有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能力。事实上连续2年或3年亏损的公司越来越多,1999年约有1/3的上市公司经会计师审计后被出具了有保留的审计意见。

②改善融资结构,扩大直接融资的比例。当前我国的融资结构十分不合理,过分依赖于银行和间接融资,这就导致了融资风险过度集中十银行的不合理现象。据统计,我国国有企业的贷款占企业债务的80%以卜,而这个数字在美国仅占20%0由于企业负债过高,在国民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国有企业退出的巨大成本,必然转化为银行的风险,其结果是使银行的竞争能力下降。资

本市场的发展可以分散这种风险的累积,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有利的条件。

③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推出后,需要经过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的传导才能作用于货币政策的中间日标和最终日标。当前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积极性不高,金融市场不够发达,我国的货币政策存在着传导机制不畅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扩大资本市场的规模,优化资本市场的结构,增强市场交易主体的理性,加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相关性,建立与资本市场发展相适应的货币政策框架,可以有效地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利十改善我国目前面临的通货紧缩趋势。

④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改革。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建立一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本身不仅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促进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3. 简述货币供给的涵义。

【答案】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运行投入货币的过程。货币供给形成的货币量,称为“货币供应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是中央银行的政策取向和公众及商业银行的行为。货币供应量从银行系统来看是负债,从非银行经济主体来说是为资产,它要由银行通过各项资产业务向国民经济中投放。从一定意义上说,货币供应量的大小是由银行系统资产业务的规模大小所决定的。

关于货币供给的定义,需要说明以下几点:

(1)货币供给中所指的货币,关系到货币供给的具体内容,但迄今为止,经济理论界对此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从而导致人们对许多金融理论和实务问题都存在争议,如货币供给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等。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弄清货币供给的定义和包含的内容。

(2)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的货币存量,它不外乎是指被财政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家庭和个人所持有的,由银行体系所供给的存款量和现金发行量。因此,影响和决定货币存量大小的是银行的信贷收支。银行是供给和改变货币供给存量大小的重要机构。

(3)货币需要量虽然也是一个有客观数量界限的存量,但毕竟是一个预测量。而货币供给却是实实在在地反映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一定时点上的银行负债总额。具体地说,存款量是商业银行的负债,而现金发行量则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4)研究货币供给的目的,是为了使社会实际提供的货币量能够与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即预测的货币需要量)相吻合。所以,对货币供给有重要研究价值的不是实际的货币供给量,而是合理的货币供给量,即指由银行通过各项资产业务实际投放的货币量与社会对货币的正常需求量相一致。

(5)因为中央银行能够按照自身的意图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对社会的货币量进行扩张和收缩,即货币供给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为政策所左右,所以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然而,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又受制于客观经济过程,即除受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左右外,还取决于经济社会中其他经济主体的货币收付行为。因此它同时又是一个内生变量,即不为政策因素所左右的非政策性变量。由此,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调控就变得十分困难。

4. 论述利率的经济功能。

【答案】一般说来,利率的经济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中介功能。指在各种主体以及各种市场间起联系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连接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变化状况的信息可以通过利率的变动传达到微观经济决策中; 其次,它沟通金融市场与实物市场,两个市场上各种利率的联动性,使金融市场和实物市场之间相互影响,紧密相关; 再次,它联系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利率变动将导致经济利益在三者间进行重新的调整分配。

(2)分配导向功能。指国民收入通过利息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引导投资方向,以合理筹集和使用资金,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首先,在借贷双方的初次分配时,利率从总体上确定了剩余价值的分割比例; 然后,利率可以调整消费和储蓄的比例,使盈余部门的资金流向赤字部门,对整个国民收入在各领域的投入进行再分配,对资金流向和流量加以引导和调节,提高效率。

(3)调节功能。指通过利率的灵活变动,可以协调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利益,促使资金运动符合客观规律,促使各种比例关系得到合理调整。一方面,它可以调节宏观经济活动,主要是调节供给和需求的比例,调节消费和投资的比例关系; 另一方面,可以调节微观经济活动,主要是调节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等,使之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国家的政策意图。

(4)动力功能。利率的存在能全面、持久地影响各经济主体的物质利益,物质利益的实现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激发经济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走向繁荣。

(5)控制功能。利率的变动可以控制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经济活动,使其达到平衡协调发展。例如,通过利率的调整影响投资规模、物价等等。

总之,合理的利率有利于进行有效的宏观控制,从而保证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5. 如何认识支付清算系统的作用?

由中央银行组织的支付清算系统是各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它不仅可以安全、高效地清偿债权债务关系,加速社会资金周转,还有利于中央银行正确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其具体作用主要有:(1)支持跨行支付清算。商业银行总行及其分行与所在地支付系统的城市处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