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802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法国轻歌剧由_____发展而来,其创始人是作曲家_____,他的轻歌剧代表作有《_____》和《美丽的海伦》。
【答案】喜歌剧; 奥芬巴赫; 地狱中的奥菲欧
【解析】法国轻歌剧由喜歌剧发展而来。轻歌剧是娱乐性较强的歌剧品种,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偏重讽刺揭露,结构短小,以独幕居多。这一体裁的奠基人是作曲家奥芬巴赫(1819~1890),代表作有《地狱中的奥菲欧》和《美丽的海伦》、《蓝胡子》、《巴黎的生活》等。
2. 德沃夏克就任美国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期间,创作了《“_____”交响曲》, 《b 小调_____协奏曲》和《“_____”弓玄乐四重奏》等作品。
【答案】自新大陆; 大提琴; 美国
【解析】安托宁. 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92-1895年应邀去美国任教,接触到美国黑人和印地安民间音乐,产生了他最著名的《自新大陆”交响曲》《b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和《“美国”弦乐四重奏》。
3. 巴罗克的舞蹈组曲由德国作曲家_____确立了统一的形式,包括_____、库朗特、萨拉班德和基格,形成_____的速度对比。
【答案】弗洛贝格尔; 阿勒曼德; 慢一快—慢—快
【解析】17世纪下半叶开始,组曲是巴罗克键盘音乐常用的体裁。在德国,由弗洛贝格尔确立了统一的组曲形式。包括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和基格,阿勒曼德源于德国是速度较慢的舞曲; 库朗特源自意大利和法国,是一种快速活泼的二拍子或六拍子的舞曲; 萨拉班德源自南美,多为速度很慢的二拍子; 基格源自英国,一般速度较快有连续不断的廿连音进行,干是形成慢一快—慢—快的速度对比。
4. 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带有标题的交响音乐新体裁,创始人是作曲家_____他本人就写有13首交响诗作品,代表作有《_____》《_____》。
【答案】李斯特; 塔索; 前奏曲
【解析】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是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李斯特是继柏辽兹之后最重要的标题音乐作曲家,首创单乐章标题交响音乐体裁—交响诗。他创作了13首交响诗,代表作有《塔索》、《前奏曲》。
5. 舒伯特的主要创作包括_____多首艺术歌曲和_____部交响曲。
【答案】600; 9
【解析】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舒伯特(1797~1828)是早期浪漫主义潮流的代表,一生创作600多首艺术歌曲和9部交响曲,被誉为“歌曲之王”。
6. 巴罗克时期的独奏协奏曲形式由作曲家_____开创,采用三乐章的套曲模式,第一乐章是乐队全奏和独奏交替的“_____”结构。
【答案】托雷利; 利都奈罗
【解析】朱塞培·托雷利开创了巴罗克时期的独奏协奏曲形式,采用三乐章的套曲模式,第一乐章是乐队全奏和独奏交替的“利都奈罗”结构,托雷利的创作为巴罗克晚期独奏协奏曲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7. “拯救歌剧”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特有的歌剧类型,它往往带有历经磨难后获得拯救的情节,代表作曲家有_____等。
【答案】凯鲁比尼
【解析】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专政期间,歌剧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品种。从内容上,产生了反抗压迫争取解放,或反映夫妻之间忠贞不渝,历经磨难,最终得到拯救的“拯救歌剧”,凯鲁比尼是这类歌剧的代表性作曲家。
8. 勃拉姆斯创作了_____部交响曲。
【答案】四
【解析】德国作曲家、钢琴家勃拉姆斯,是浪漫主义时期一个有古典主义倾向的作曲家。在他的作品中,古典时期盛行的无标题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等音乐体裁得到进一步发展。他创作了《小调第一交响曲》《D 大调第二交响曲》《F 大调第三交响曲》《E 小调第四交响曲四部交响曲。另有管弦乐《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歌曲《摇篮曲》《小夜曲》等。
9. 16世纪末“威尼斯乐派”的代表作曲家有佛兰德作曲家_____和_____。
【答案】维拉尔特; 加布里埃利叔侄
【解析】威尼斯乐派最杰出的作曲家有佛兰德作曲家阿德里昂·维拉尔特(约1485~1562)和
加布里埃利叔侄:乔瓦尼. 加布里埃利(约1557~1612)、安德烈亚. 加布里埃利(约1515~1586)。
10.肖邦创作的钢琴音乐体裁中,_____与波兰民间音乐的联系最为密切,夜曲在规模和内涵方面都发展了菲尔德创制的初貌,_____由原先赋格前的附属品脱离出来,_____则从奏鸣套曲中独立出来成为中型钢琴音诗。
【答案】马祖卡,前奏曲,谐谑曲
【解析】肖邦创作了马祖卡、夜曲、前奏曲、谐虐曲等钢琴音乐体裁。马祖卡是波兰的两种民间舞曲玛祖卡和玛祖列克流传到法国后的通称。夜曲是菲尔德首创的一种钢琴曲体裁,肖邦把
它发展为一种形象丰富、情深意远的钢琴音乐体裁。前奏曲以前只是组曲之前的器乐引子,后由原先赋格前的附属品脱离出来。谐谑曲则从奏鸣套曲中独立出来成为中型钢琴音诗,速度轻快,节奏活跃而明确。
二、名词解释
11.整体序列主义音乐
【答案】又称“全面序列主义音乐”。将音乐的所有要素都预先排列成为序列,在作曲中运用,其控制的参数从原先的音高,扩大到节奏、节拍、时值、速度、力度、音量、音区、音色等。1949年,法国作曲家梅西安发表钢琴曲《时值与力度的模式》,是整体序列主义音乐里程碑式的作品,他的学生布列兹和德国作曲家斯托克豪森对整体序列主义音乐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
12.罗西尼
【答案】浪漫主义初期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一生创作歌剧约40部,包括正歌剧《谭克雷蒂》《奥赛罗》,喜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灰姑娘》《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和大歌剧《威廉·退尔》。
13.潘德列茨基
【答案】波兰作曲家,1959年因获青年作曲比赛一等奖而出名,成为二战之后波兰最重要的先锋派作曲家。对音色运用有丰富的想象力,最早尝试在音乐中加入锯木声、打字机声、尖叫声等非乐音,《广岛受难者的挽歌》以出色使用音块手法而著称,其他代表作还有《路加受难曲》、《晨祷》等。
14.《被出卖的新嫁娘》
【答案】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创作的三幕歌剧。剧情叙述青年叶尼克与玛申卡相爱,但媒人用三百金元诱惑叶尼克出卖自己的新娘,欲使玛申卡嫁给财主的痴呆儿子,叶尼克将计就计,与玛申卡终成眷属。这是斯美塔那民族歌剧的杰作,以捷克语撰台本,用宣叙调演唱,有浓郁的波希米亚风格。
15.弥撒曲
【答案】天主教感恩祭仪式过程中演唱的歌曲,有形式完备的“大弥撒”、规模较小的“小弥撒”和哀悼死者的“安魂弥撒”等类型。4世纪时己运用于早期基督教的宗教仪式,用拉丁文演唱单声部的素歌。8世纪时弥撒音乐开始有“常规”和“专用”之分,11~13世纪的教会音乐家以“专用弥撒”旋律为基础谱写复调弥撒曲,13世纪以后则转向“常规弥撒”,自1364年马肖的《圣母弥撒曲》开始,弥撒曲的形式固定为由五项常规弥撒构成的套曲。
15~18世纪是复调常规弥撒曲发展的高峰时期,囊括了最前沿的作曲技法,有“定旋律弥撒”、“释义弥撒”、“模拟弥撒”等类型,每一位教会音乐家都以此为核心体裁进行创作,涌现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