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618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
A. 社会建构主义
B. 激进建构主义
C. 皮亚杰理论
D. 信息加工理论
【考点】不同学习的理论。
【答案】D
【解析】西蒙、安德森、加涅等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第一,学习是信息的接受、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第二,学习的结果是信息在头脑中的表征; 第三,知识以命题网络或产生式被表征; 第四,学习的重点是信息的编码。就是说,信心加工理论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可以说,这个理论认为人在知识的表征过程中是被动地,所做的只是将外部的东西移到脑袋中去。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建构主义则是在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被个体被动地接受,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起来,即学习是积极主动地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的过程。
2. 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 )。
A. 严格规则
B. 系统规则
C. 标准规则
D. 系统程序
【答案】D
3. 形象联想、谐音法这些学习策略又常常被称为( )。
A. 记忆术
B. 元认知
C. 产生武
D. 认知技能
【答案】A
4. 有些低年级学生在应用题学习中,一看到有“X 比X 多”的条件就采用加法进行计算,很多时候会出现错误。这是一种( )现象。
A. 正迁移
B. 负迁移
C. 普遍迁移
D. 垂直迁移
【答案】B
5. “学会如何学习”的实质是( )。
A. 学会在适当条件下使用适当策略
B. 掌握科学概念与原理
C. 掌握大量言语信息
D. 形成学习兴趣。
【考点】学习策略的实质。
【答案】A
【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它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式方法和调控技能的综合。“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要求学生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或者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6. 技能学习一般要通过示范,而范例往往由( )通道提供。
A. 听觉
B. 动觉
C. 触觉
D. 视觉
【答案】D
7. 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刺激——反应联结的特点是( )。
A. 建立快,消退也快
B. 建立快,消退慢
C. 建立慢,消退快
D. 建立慢,消退也慢
【答案】D
【解析】连续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快,但消退也快。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慢,但消退也慢。
8. 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 )。
A. 沃尔夫
B. 苛勒
C. 贾德
D. 桑代克
【答案】A
9. 柯尔伯格认为,进入( )阶段的个体,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于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尽量按这种要求大展开思路。
A 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
B. 秩序和法规定向
C. 社会习俗的定向
D. 社会契约的定向
【答案】C
10.某学生做作业时,常常依据身边老师的面部表情来判断自己做题的对错并迅速更改答案。知风格很可能属于( )。
A. 场依存型
B. 场独立型
C. 冲动型
D. 沉思型
【答案】A
【解析】威特金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称为场依存性,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影响称为场独立性。作业的时候容易受老师的影响,应是场依存性。这位学生的认题中学生在做
二、辨析题
11.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
【答案】此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思维定势是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己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
(2)思维定势有时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又阻碍问题的解决,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①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基本相同时,思维定势能使人根据面临的问题联想起己经解决的类似的问题,将新问题的特征与旧问题的特征进行比较,抓住新旧问题的共同特征; 可以使人将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立联系,利用处理过类似的旧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或把新间题转化成一个己解决的熟悉的问题,从而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