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已知序列25, 13, 10, 12, 9是大根堆,在序列尾部插入新元素18, 将其再调整为大根堆,调整过程中元素之间进行的比较次数是( )。
A.1
B.2
C.4
D.5
【答案】B
【解析】对堆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有可能不满足堆的性质,堆被破坏,需要调整为新堆。 (1)为原堆,
(2)为插入18后,
(3)比较10与18, 交换后,
(4)比较25与18, 不交换,即为调整后的新的大根堆。
因此调整过程中元素之间进行的比较次数为2。
2. 下列给出的指令系统特点中,有利于实现指令流水线的是( )。
指令格式规整且长度一致
指令和数据按边界对齐存放
A. 仅
B. 仅 只有Load/Store指令才能对操作数进行存储访问
C. 仅 D.
【答案】D
【解析】特点I 和III 都是RISC 机的特征,而特点II 则有利于指令和数据的存放,所以以上三个特点都有利于实现指令流水线。
3. 下列有关总线定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异步通信方式中,全互锁协议最慢
B. 异步通信方式中,非互锁协议的可靠性最差
C. 同步通信方式中,同步时钟信号可由多设备提供
D. 半同步通信方式中,握手信号的采样由同步时钟控制
【答案】C
【解析】A 项正确,异步通信方式中,全互锁协议最慢,主从模块都需要等待确认后才能撤销其信号;B 项正确,异步通信方式中,非互锁协议没有相互确认机制,因此可靠性最差;C 项错误,同步通信要遵循统一的时钟信号,不能由多设备提供;D 项正确,半同步通信方式中,握手信号的采样由同步时钟控制。
4. 若X 是后序线索二叉树中的叶结点 ,且X 存在左兄弟结点Y ,则X 的右线索指向的是( )
A.X 的父结点
B. 以Y 为根的子树的最左下结点
C.X 的左兄弟结点Y
D. 以Y 为根的子树的最右下结点
【答案】A
【解析】根据后续线索二叉树的定义,X 结点为叶子结点且有左兄弟,那么这个结点为右孩子结点,利用后续遍历的方式可知X 结点的后继是其父结点,即其右线索指向的是父结点。
5. 将森林F 转换为对应的二叉树T ,F 中叶结点的个数等于( )
A.T 中叶结点的个数
B.T 中度为1的结点个数
C.T 中左孩子指针为空的结点个数
D.T 中右孩子指针为空的结点个数
【答案】C
【解析】森林转化为对应的二叉树是‘孩子-兄弟’存储的,即左孩子指针指向当前节点的孩子节点,右孩子指针指向当前节点的兄弟节点,所以在T 中左孩子指针为空则代表它在森林中并没有孩子即为叶结点。所以选C
6. 某文件占10个磁盘块,现要把该文件磁盘块逐个读入主存缓冲区,并送用户区进行分析。假
,设一个缓冲区与一个磁盘块大小相同把一个磁盘块读人缓冲区的时间为
送到用户区的时间是CPU 对一块数据进行分析的时间为
下,读人并分析完该文件的时间分别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这是一个简单的缓冲区的问题。由于缓冲区的访问是互斥的,所以对单一缓冲区,从磁盘写入和读出到用户区的操作必须串行执行,也就是要保证互斥操作。而CPU 对数据的分析与从用户区读数据也是需要互斥操作,但是CPU 分析与从磁盘写入缓冲区的操作可以并行。从本题看,由于分析所用的时间小于从磁盘写入缓冲区的时间,因此,CPU 会空闲。单缓冲区的总时间=(磁盘写入缓冲区时间+缓冲区读出时间)xlO+CPU处理最后一块数据的时间
=当采用双缓冲区时,每块缓冲区的操作也必须满足互斥操作,但是,对两块缓冲区的操作却可以并行,所以,当第一个缓冲区写满以后,磁盘紧接着写另一个缓冲区,同时,前一个已经满了的缓冲区被读出到用户区,并立即进行CPU 的数据分析。读出操作和数据分析必须互斥进行,故从时间上看,当数据被读出并分析后,恰好另一个缓冲区也写满了,可以立即进行读出数据到用户区并进行数据分析。两块缓冲区交替进行读写,直到数据分析完毕,因此,总时间=(磁盘写入缓冲区时间)×10+读出最后一块数据时间+CPU分析最后一块数据时间=
7 为支持CD-ROM 中视频文件的快速随机播放 ,.播放性能最好的文件数据块组织方式是( )
A. 连续结构
B. 链式结构
C. 直接索引结构
D. 多级索引结钩
【答案】A
【解析】为了实现快速随机播放,要保证最短的查询时间,即不能选取链表和索引结构,因此连续结构最优。
8. 下列选项中,不会引起指令流水线阻塞的是( )。
A. 数据旁路(转发)
B. 数据相关
C. 条件转移
D. 资源冲突
【答案】A
【解析】由于采用流水线方式,相邻或相近的两条指令可能会因为存在某种关联,后一条指
将缓冲区的数据传在单缓冲区和双缓冲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