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常州大学信息学院、数理学院858数据结构考研题库

  摘要

一、选择题

1. 响应外部中断的过程中,中断隐指令完成的操作,除保护断点外,还包括( )。

I. 开关中断II. 保存通用寄存器的内容III. 形成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并送PC A. 仅I 、II B. 仅 I 、III C. 仅 II 、III D.I 、II 、III 【答案】B 。

【解析】中断隐指令完成的操作有3个:①保存断点;②关中断;③引出中断服务程序(形成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并送PC )。而保存通用寄存器内容的操作是由软件来实现,不是由中断隐指令实现的。

2. 设文件F1的当前引用计数值为1,先建立F1的符号链接(软链接)文件F2, 再建立F1的硬链接文件F3, 然后删除F1。此时,F2和F3的引用计数值分别是( )。

A.0、1 B.1、1 C.1、2 D.2、1 【答案】B

【解析】为了使文件实现共享,通常在使用该形式文件系统的文件索引节点中设置一个链接计数字段,用来表示链接到本文件的用户目录项的数目(引用计数值),这是共享的一种方法。当新文件建立时,一般默认引用计数值为1。硬链接可以看作是已存在文件的另一个名字,新文件和被链接文件指向同一个节点,引用计数值加1。当删除被链接文件时,只是把引用计数值减1,直到引用计数值为0时,才能真正删除文件。软链接又叫符号链接,在新文件中只包含了被链接文件的路径名,新文件和被链接文件指向不同的节点。建立软链接文件时,文件的引用计数值不会增加。在这种方式下,当被链接文件删除时,新文件仍然是存在的,只不过是不能通过新文件的路径访问被链接文件而已。因此,在本题中,当建立F2时,F1和F2的引用计数值都为1。当再建立F3时,F1和F3的引用计数值就都变成了2。当后来删除F1时,F3的引用计数值为2-1=1。F2的引用计数值仍然保持不变,所以F2和F3的引用计数值分别是:1, 1。

3. 当字符序列作为图输入时,输出长度为3的且可用作C 语言标识符的序列的有( ) 。

A.4个

B.5个 C.3个 D.6个

【答案】C

【解析】首先需要明白C 语言标识符的命名规则。数字不能作为标识符的开头,因此第一个字符只能为t 或者下划线。若首字符为t , 有两种结果

若首字符为则只有一种结果

此总共有3种结果。

4. 对下图进行拓扑排序,可以得到不同的拓扑序列的个数是( )。

A.4

B.3 C.2 D.1 【答案】B

【解析】拓扑排序的步骤为:

(1)在有向图中选一个没有前驱的顶点并且输出它;

(2)从图中删除该顶点和以它为尾的弧。重复上述两步,直至全部顶点均已输出。由于没有前驱的顶点可能不唯一,所以拓扑排序的结果也不唯一。题中所给图有三个不同的拓扑棑序序列,分别为abced ,abecd ,aebcd 。

5. 有向带权图如题图所示,若采用迪杰斯特拉(Dijkstra )算法求从源点a 到其他各顶点的最短路径,则得到的第一条最短路径的目标顶点是b ,第二条最短路径的目标顶点是c ,后续得到的其余各最短路径的目标顶点依次是( )。

题图有向带权图

A.d , e , f B.e , d , f C.f , d , e D.f , e , d 【答案】C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Dijkstra 算法的思想和解题步骤。题目执行算法过程中各步的状态如下表所示。

执行Dijkstra 算法过程中各步的状态表,故后续目标顶点依次为f ,d , e 。

6. 在文件的索引节点中存放直接索引指针10个,一级二级索引指针各1个,磁盘块大小为1KB 。每个索引指针占4个字节。若某个文件的索引节点已在内存中,到把该文件的偏移量(按字节编址)为1234和307400 处所在的磁盘块读入内存。需访问的磁盘块个数分别是( )。

A.1, 2 B.1, 3 C.2, 3 D.2, 4

【答案】B

【解析】文件的索引结点的直接索引指针有10个,因此直接索引的偏移量范围是级索引的偏移量范围是

二级索引访问的偏移量范围是

偏移量1234

可以通过直接索引得到在磁盘块的地址,因此需要一次访问,307400需要通过二级索引查找其在磁盘的位置,需要分别访问存放二级索引的两个索引块以及对应的数据块。

7. 下列有关浮点数加减运算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对阶操作不会引起阶码上溢或下溢

右规和尾数舍入都可能引起价码上溢

左规时可能引起阶码下溢

尾数溢出时结果不一定溢出 A. 仅B. 仅C. 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