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农业大学货币银行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CAMEL Rating System
【答案】美国的银行评级制度,其中文名称为“骆驼评级体系”=这一制度的正式名称是“联
^它是美国三大联邦监督管理部门都使用同一个标准评估邦监督管理机构内部统一银行评级体系”
体系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即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信用状况的监督管理,形成了一套规模规范化、制度化、指标化操作化的综合经营等级评定制度。
美国银行评级制度之所以被能称为“骆驼评级体系”,是因为该评级制度主要从五个方面考察、评估银行的经营状况,即资本状况(Capital Adequacy)、资产质量(Asset Quality)、管理水平(Management )、收益状况(Earnings )和流动性(Liquidity )。这五个部分的英文词的经一个字母分别是C 、A 、M 、E 、L (骆驼)。因此,世界各国人们通常就将美国银行评级制度称为“胳驼评级体系”。
2. 金银复本位制
【答案】金银复本位制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又分为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平行本位制是金币和银币按其实际价值流通,其兑换比率完全由市场比价决定,国家不规定金币和银币之间的法定比价。由于金币和银币的市场比价经常变动,这就使得用不同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也随之经常发生变化。货币作为价值尺度,要求本身价值稳定,本身价值不稳定的货币商品充当价值尺度,会造成交易紊乱。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金银的比价,即实行双本位制。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但是,用法律规定金银比价,这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二、简答题
3. 为何利率下降,货币需求增加?
【答案】(1)货币需求是指有效的货币需求,它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意愿;二是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能力。影响和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收入状况、信用的发达程度、市场利率、消费倾向、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和物价水平、心理预期、人们的资产选择等因素。
(2)货币需求理论有货币数量论、剑桥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货帀需求理论的真正创新之处在于他引入了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的分析,从而强调了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3)凯恩斯对货币需求和利率之间关系的论述
凯恩斯假定人们可以以两种形式来持有其财富:货币或生息资产,后者可以用长期政府债券来作代表。因此影响财富在这二者之间进行分配的因素也就是影响投机性需求的因素,而影响人们在货币和生息资产之间选择的因素主要取决于这两种资产分别能给人带来多少预期报酬。
他假定,货币的预期报酬率是零。和货币不同的是,债券等生息资产却可能有两种报酬:利息和资本利得。利息显然取决于利率的高低。资本利得则是指债券的卖出价和买入价之间的差额,它也是和利率相关。债券的价格和利率成反向变化,利率越高,债券的价格就越低,反之则越高。预期资本利得的大小取决于预期的利率波动。凯恩斯假定,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一个利率的“安全水准”。当利率低于这个安全水准时,人们就会预期它将上升;反之,当利率高于这个安全水准时,人们就预期它将下降。因此,预期资本利得就取决于当前利率与安全利率的偏离程度。
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成反向变化。首先,当利率较高时,持有生息资产的利息收入较大;其次,当利率较高时,它高于安全利率,从而在未来的时期内下降的可能性较大,所以持有生息资产获得资本利得的可能性也较大。这两方面因素加起来,就使利率越高,生息资产越有吸引力,货币的投机性需求越小。反之,当利率水平很低时,从生息资产上获得的利息收入还不足以补偿可能的资本损失,所以人们就宁愿持有货币。
在极端情况下,当利率水平低到所有人都认为它肯定将上升时,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就可能变得无限大,任何新增的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所持有,而不会增加对债券的需求,结果使利率不能进一步下降,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4)凯恩斯认为,只有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呈反向变化。但凯恩斯学派的其他经济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都与利率呈反向变化。
①鲍莫尔将利率因素引入交易性货币需求分析,得出“平方根定律”或鲍莫尔模型,认为用于交易的货币持有额或交易性货币需求有一个最佳规模,这个规模的确定与收入和利率都有关,与收入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
②惠伦将利率因素引入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分析,得出了“立方根定律”或惠伦模型,认为最佳预防性货币需求现金持有量与非流动性成本和净支出方差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由以上可以知道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都将随利率的下降而增加。
总之,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即利率下降,货币需求增加。
图 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
4. 简述战后西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案】消费信贷,又称消费贷款,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消费信用开始出现。它包括实物信用和货币信用,主要形式有赊销、分期付款和消费信贷。消费信用提前了需求,扩大了当期有效需求,增加了消费者的总效用。
消费信贷可以分为买方信贷与卖方信贷。买方信贷是指商业银行对购买消费品的消费者直接发放贷款。卖方信贷有两种:一是在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下,商业零售企业以分期付款单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二是按照银行与商业企业的合同规定,由银行贷款给商业企业,而购买者逐步代为偿付贷款。此外按用途可分为汽车贷款、住宅贷款、教育和学费贷款、小额生活贷款等。按偿还方式可分为一次性偿还贷款和分期偿付贷款两大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五十多年中西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贷款业务。主要原因有:
(1)从供给愿望看,为迎接日趋激烈的竞争并求得自身发展,金融机构急需开拓新的业务领域。长期以来,由于零售业务单位成本较高,商业银行多以批发业务为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零售业务的重要性渐渐被银行认识,这时以个人和家庭为对象的零售业务成为银行新型业务发展方向。
(2)从供给可能性看,成本开始下降。一方面各种资信机构日益增多,使银行可以方便地了解借款人的资信状况,保证了贷款资金的安全性,降低了信用风险的补偿成本;另一方面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降低了每笔业务的处理成本。成本的降低使消费信贷有利可图,大力发展成为可能。
(3)从需求看,人们开始接受并乐于利用。近几十年来西方经济发展比较稳定,个人收入稳步增长,人们对未来预期良好,愿意负债消费。同时长期存在的通货膨胀使消费贷款更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