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813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学文献之中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乐府

【答案】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他曾把自己担任左拾遗时写的“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50多首诗编为《新乐府》。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二是写时事,白居易继建安诗人及杜甫美刺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白居易、元稹等人倡导“新乐府运动”,以诗歌来补察时政,诗歌“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并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他们写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代表作家及作品有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等。

2. 《左传》

【答案】《左传》是一部成书于战国初期的编年体史书,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本书全面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本书的作者直书无隐,褒贬分明。本书因其记事记言,追载附载、夹叙夹议而体例完备。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 《楚辞·九歌》

【答案】《九歌》是在楚国民间祭神歌曲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组抒情诗,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在内容上,《九歌》受到楚国民间宗教巫术文化的影响,均是借神灵以抒情,多有恋情的描写。在艺术上,尤其善于把景物的描写、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与人物的思想情感的抒发完美地融为一体,创造出十分优美的艺术境界。《九歌》的语言清丽优美、生动自然,且极具抒情性,又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唯有《国荡》刚劲悲壮的风格不同于它篇。

4. 神魔小说

【答案】神魔小说是古代小说的类别名,以其内容主要讲神魔之争而得名。鲁迅《中国小说

史略》始标其名,并认为它是明朝小说创作的两大主潮之一。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封神传》《三宝太监西洋记》等。其语言风格不拘一格,想象力丰富,背景或为虚幻或为海外某地假托,综合宗教、神话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至今广为传颂。小少文人或依历史事件,或依流行的神怪故事,创作了大量此种类型的文学名著。

5. 神话

【答案】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神话主要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等。在中国古典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记载神话比较集中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往往只是片断,有故事情节的不多。

6. 枚马

【答案】“枚马”是西汉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的并称。出自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汉初辞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枚马同其风,王扬骋其势。”二人均为文学侍从之臣,并以工于辞赋著称。后世用作咏词臣的典故。枚乘的《七发》是标志着七体赋即汉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则进一步确立了汉大赋的传统和体制。他们对汉赋的发展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二、简答题

7. 试析窦娥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窦娥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著名的悲剧典型。造成窦娥悲剧有其内在因素,即窦娥自身的性格原因。窦娥的性格具有二重性,她的性格体系中有两大既对立又统一的脉络:自觉高尚的伦理精神和刚烈不屈的斗争精神,这两脉络又由很多具体的、活生生的性格元素组成,这些性格元素又分别组成一组一组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如接受封建礼教影响和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 甘受命运的摆布和对命运的抗争; 靠天与骂天。造成窦娥悲剧很人程度上就是由于她的性格的二重性。

(1)窦娥具有始终如一的善良而美好的品质

窦娥家境贫寒,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幼小的年纪过早地遭受失恃之痛和穷困之苦,然而正是这种经历,养成了她善良、孝顺的美好品质。

(2)窦娥是一个格守礼节的传统妇女形象

窦娥对早年守寡、晚年丧子的婆婆十分孝顺; 她深信一女不嫁二夫的教条; 她恪守孝道与妇道,做人贤惠; 尤其让人感动的是,她不仅为了使蔡婆免受毒打,忍受着剧痛、屈辱和不公,用生命为代价,含冤招承了药死公公之罪,而且还在被押赴刑场、即将被处斩时,还想到为了避免婆婆伤心难过,不能让婆婆看到自己的样子。

(3)窦娥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窦娥一出场,便对“恒定小变”的天理产生怀疑; 她反抗“改嫁”的婚姻,她不依从婆婆,而且谴责婆婆答应嫁给张驴儿父亲是不守“贞心”,是不知羞的行为; 她坚决反抗张驴儿的逼婚,就是在张驴儿嫁“药死公公”之罪于窦娥,以“官体”相威胁而实则强行逼窦娥“私体”的情况下,她仍然坚定沉着地维护自身人格尊严,与其抗争到底。

(4)窦娥还具有刚烈不屈的斗争精神

窦娥在被押往刑场的途中,双手被刽子捆绑得不能动弹,但她仍满腔的怒火和怨气,骂地“不分好歹”,骂天“错勘贤愚”,并且发出血匕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的三桩“表明清白”的誓愿。而窦娥这种对“天理不公”的不满,实际上是对人间的不公与黑暗的反抗与责问; 尤其是她已含冤屈死,但其鬼魂仍然“一再”为自己伸冤,这充分表明了窦娥不向暴力屈服的坚强意志。

总之,窦娥正直善良、勇敢坚贞又富有自我牺牲精神,她本来是民间普通的妇女,然而污浊的社会、恶劣的环境,激发了她捍卫自身以及拯救弱者的同情。关汉卿高度赞扬她善于反抗、善于斗争的精神,但窦娥性格的二重性却致使其最终走向悲剧的命运。

8. 简析“盛唐气象”成因。

【答案】“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基调高亢,“文质取半,风骚两挟”,形式完美,体裁皆备,风格明朗,技巧精纯,语言清丽,音律和谐。诗歌中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旋律。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他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

“盛唐气象”的成因主要有:

(1)从客观条件来说,唐代多样多彩的生活,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丰富的土壤

唐代曾经是我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等,创造了对文化发展极为有利的环境,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一也给文学带来了昂扬的精神风貌。同时,它也经历过安史之乱这样一场空前战祸,在士人面前展开了杀戮破坏、颠沛流离、灾难深重的生活。这样丰富的生活并不是每一个朝代都有的,这为文学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扩大了他们的视野。

(2)从文学发展自身说,唐文学的繁荣乃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己经朝着独立成科的道路迅速发展,骈体文把散文美的形式推向极致,同时也暴露了它的弱点。诗歌的声律形式已具雏形,将要影响我国千余年的一种新的诗歌体式己经呼之欲出。原有的多种文体的写作目的与写作规范正在发生变化,新的文体不断出现。这些都说明,魏晋南北朝文学已经为我国文学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做好了一切准备。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唐人创造了全面繁荣的一代文学。

9. 简述明代前后七子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1)明代前后七子派的代表人物

前后七子,是前七子和后七子的合称。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