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科学(医学高级)题库>风湿性疾病题库

问题:

[单选] 原发性痛风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A . A.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强
B . B.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
C . C.胰岛素抵抗
D . D.尿酸排泄减少
E . E.尿酸生成增多

患者,女,64岁。右上腹持续胀痛半月余,伴恶寒发热,恶心呕吐,便秘尿赤。检查: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压痛、轻度反跳痛,右上腹可触及边缘不清的压痛包块。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其治法是()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通里攻下,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疏肝理气,利胆排石。 疏肝利胆,清热利湿。 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正常值为() 50~70ml/min。 60~90ml/min。 80~120ml/min。 120~150ml/min。 150~170ml/min。 心脏听诊有固定分裂,最常见的是()。 二尖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二尖瓣关闭不全。 灼痛多为() 气滞。 血瘀。 火热亢盛或阴虚火旺。 寒邪凝滞。 等渗尿是指尿渗量为() 100mOsm/(kg·HO2)。 300mOsm/(kg·HO2)。 500mOsm/(kg·HO2)。 700mOsm/(kg·HO2)。 1000mOsm/(kg·HO2)。 原发性痛风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只有很少数患者是因为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强或次黄嘌呤一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引起痛风,80%~90%原发性痛风病人都是因为肾小管排泌尿酸减少或回吸收过多发病。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