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大学社会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性别认同
【答案】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认识,即对自己在生物学特性上是男性还是女性的一个分类。完整的性别概念包括两个基本成分,一是性别同一性,二是性别恒常性。性别同一性是指对自己性别的辨认和理解。即个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知道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儿童在3岁左右就能达到性别的同一性。性别恒常性是指对一个人性别不变性的了解和认识。性别恒常性又包括性别的时间恒常性、性别的情境恒常性、性别的非动机性。
二、简答题
2. 什么是犯罪心理倾向,它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1)犯罪心理倾向
犯罪者的人格特征在诸多方面与正常人存在差异。带有强烈犯罪性或犯罪倾向的人格,在特定条件下,使人更可能表现出实际犯罪行为。
刘丽君、李明杰等人(1995)的研究发现,罪犯的精神质和神经质人格倾向显著大于正常人群。罪犯总体个性倾向于外向,喜欢冒险,行为常受冲动的影响。
(2)犯罪倾向形成的因素
①先天素质因素的影响
染色体是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有些罪犯比正常人多出一个Y 染色体,但并不是每个有XYY 染色体的人都犯罪。一个可以接受的解释是,这些人比其他人“更可能”存在犯罪倾向。之所以“更可能”,是因为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障碍,存在更多的失调,或者具有更多的犯罪条件。
另外,某些特殊的骨相、脑电波和气质类型,智力的低下,精神病态等,都可能在社会化过程中起到类似的作用。
②社会环境的影响
a. 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及其对犯罪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影响犯罪倾向的重要因素。社会环境包括构成社会的各个方面:家庭、学校和工作单位,同伴、邻里和大众传媒等。
第一,家庭
家庭是人们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由一系列社会关系组成。这些关系的不良和缺陷,有可能导致家庭成员的犯罪倾向。麦科德()的研究发现人身犯罪与家庭冲突、缺乏母
)早期的爱、缺乏家庭监督有关,财产犯罪主要与缺乏母爱和监督有关。帕特森(
研究也发现,偷盗和攻击行为的产生与家庭类型有密切关系。
第二,学校
学校的招生方式、管理方式、教育方式和教学方式等,可能导致或增强某些学生的犯罪倾向。哈格里夫斯(
良心理。
第三,居住区
不同的居住区可能形成不同的邻里关系特点、文化模式和社会心理气氛,其中的缺陷可能导致犯罪倾向。邻里间的不和睦会引起生活于其中的人的不良思想和反社会倾向。研究发现,贫困人口居住区、人口稠密居住区和外来人口居住区的犯罪率比较高。
第四,职业
人长久受职业的影响,也会形成相应的社会心理特点,其中的不良影响会引发或者増强犯罪倾向。低职业者一般收入较少,因而在价值观中十分注重金钱。在这种气氛中生活,难免增强唯利是图倾向,导致犯罪。
b. 社会环境因素对犯罪倾向产生影响的原因
某些社会环境会刺激某些超强的、畸形的欲望;
某些社会环境会灌输和传授反社会或者违法的价值观念;
某些社会环境可能导致个体的挫折感和攻击、发泄倾向;
某些社会环境会引发对社会和他人的敌视;
某些社会环境可能引导或者迫使人去学习、运用违法的行为方式;
某些社会环境可能使人自由放任,朝向犯罪方向发展。
③先天素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a. 人的先天素质包括生理和心理潜能两个方面,每个人的生理素质和心理潜能都不完全相同,具有导致犯罪倾向的不同可能性。由此,可将先天素质视为一个由很少引发犯罪倾向到很可能引发犯罪倾向的连续谱系。
b. 社会环境包括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所有社会因素及其组合,每个人所接触的社会环境都不完全相同。由此,也构成了一个由很少引发犯罪倾向到很可能引发犯罪倾向的连续谱系。
c. 在先天素质连续谱系上处于不同位置的人与在社会因素连续谱系上处于不同位置的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就会导致两类变量间的不同关系和组合,形成不同的心理倾向,即不同类型和不同强度的犯罪倾向。
d. 犯罪倾向是在无数个可能性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增强的。几乎每个人都存在“有可能”导致犯罪倾向的先天素质,也都会接触“有可能”导致犯罪倾向的社会环境,因而每个人都存在犯罪倾向。犯罪倾向在社会成员中的强弱分布也是一个连续谱系。
3. 简述社会交换理论。
【答案】社会交换理论由霍曼斯创立,主要代表人物有布劳、埃默森等。这一理论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因此,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人们在社会交换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他们从三个方面阐述
)的研究发现,能力分组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某些学生的不
了这一理论:
(1)酬赏与成本
酬赏指个体从人际交换里所获得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如被爱的感觉,得到经济上的援助等。Foa 等人通过分析人际关系中的酬赏问题,找出了六种基本酬赏:爱、金钱、地位、知识、物质和服务。他们还发现,这些酬赏可从两个维度加以分类:一是特殊性:指酬赏的价值大小由提供该酬赏的特殊人物所决定,如爱的价值,或更为具体的如拥抱与吻的价值,几乎全部取决于提供的人是谁。二是维度为具体性;指有形的、能看到、嗅到、摸到的东西,以及非具体性或象征性的东西,如忠告或社会赞许。
社会交换中的成本是指与他人交换过程中的付出或产生的负性结果,如社会交换需要时间、精力,有时还伴随着冲突和责难等,这些成本是我们与他人交往时必须付出的。
(2)交换结果评价方式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会随时记下从某个人际关系里所获得的酬赏和付出的成本,并且看重从该人际关系中所能获得的整体结果的有利(酬赏大于成本)与不利(酬赏小于成本)。用公式可以表示为:交换的总体结果=获得的酬赏一付出的成本。人们在对结果进行评价的时候采用两种比较标准;
①绝对的比较标准:指个体认为自己从某种人际关系里应该获得的结果的量有多少。
②相对的比较标准:指从某一人际关系里所获得的结果是优于或劣于另一个当时也可以获得的人际关系。
(3)公平交换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只有在人们觉得社会关系很公平的时候才能得到最大的满足。作为社会交换理论分支之一的公平理论便强调人际关系的公平性。该理论有三个假设:一是假设彼此有关系的一群人总是企图使他们的行为结果获益最大。二是假设团体会发展出一套如何将酬赏依比例公平地分给所有有关人员的规则,以便使团体酬赏达到最大。三是假设当个体感觉到某一人际关系不公平时,会感受到某种压力的存在,促使他采取行动以恢复公平。
在这些假设的基础上,社会交换理论指出人们使用均等原则、各取所需原则、平等原则决定人际关系是否公平。
社会交换理论被广泛地用于解决人际冲突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其中最有用的是在协商方面。
4. 了解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意义与学习的必要性。
【答案】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心理学先后提出了许多新理论。这些理论大体上是沿袭心理学四大学派的传统观点,并在各自系列研究或争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四大学派是行为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格式塔学派(或认知学派)及符号相互作用学派。
(1)了解理论的意义
社会心理学的各种理论是各学派对于种种社会心理实质或社会行为产生原因的解释。掌握这些理论的意义在于以下几方面:
①可以使人对许多具体项目的研究成果有更深入的理解。具体问题的研究总是十分具体而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