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税收制度如何发挥财政的自动稳定器功能。
【答案】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可以通过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得到发挥。
(1)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 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地少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地少下降一些。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经济衰退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可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
(2)当经济繁荣时,失业率下降,人们收入自动增加,税收会随个人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可支配收入也就会自动地少增加一些,从而使消费和总需求自动地少增加一些。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繁荣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高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因此税收这种因经济变动而自动发生变化的内在机动性和伸缩性是一种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因素。
2. 在索洛增长模型中,技术进步是如何影响资本积累的稳定状态的?
【答案】(1)索洛增长模型的技术进步和稳态
索洛增长模型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提出的,又称新古典增长模型。在新古典的理论中,基于总量生产函数
出增长核算方程,即:
其含义为: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资本增长)+技术进步。这实际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定。测定的结果发现,产出的增长减去全要素投入的增长之后,有一个剩余,即索洛剩余。新古典经济学家把这个剩余归因于技术进步。即经济增长率由劳动力增长率、资本存量增长率和技术进步三者构成。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态指的是一种长期均衡状态。在稳态时,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值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在忽略了技术变化的条件下,人均产量也达到稳定状态。因此,在稳态下,k 和y 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根据上述定义,要实现稳态,即
(y 为产出,K 和N 分别为资本和劳动,A 为技术水平),经济增长被认为有两个源泉:一是投入要素(K 和N ),二是技术水平(A}。根据该总量生产函数,推导,则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
本的广化。
(2)技术进步影响资本积累的稳定状态的路径
①如果存在技术进步,在资本一劳动比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人均产出将会增加。函数y=f(k )将会增加为y=g(k ),从而储蓄函数将会从sf (k )增加为sg (k )。
②如果k 固定不变,由可以推导出,sg (k )曲线和(d+n)k 直线的交点肯定会在一个更高水平的k 上。从而,在新的稳态均衡状态下,人均储蓄将会增加,资本一劳动比率将会变大,人均产出也将会增加,如图所示
.
图 具体的稳态均衡
③如果存在技术进步,储蓄水平和投资比率都将上升,直到资本一劳动比率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为了达到更高水平的最佳资本一劳动比率,必须进行更多的投资,从而资本投资比率将会在转变过程中上升。新的稳态调整的时间路径如图所示。
图 新的稳态调整的时间路径
3. 简述名义GDP 与实际GDP 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名义GDP 是指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实际GDP 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期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名义GDP 与实际GDP 之间的联系
名义GDP 和实际GDP 都是衡量一国一定时期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实际GDP 等
于名义GDP 除以GDP 折算指数。
(2)名义GDP 与实际GDP 之间的区别
①计算使用的价格不同。名义GDP 是以当年的市场价格计算的某国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而实际GDP 则是以基期(某一年)的不变价格计算的某国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②数值不一定相同。实际GDP 等于名义GDP 除以GDP 折算指数,只有当一国价格不变或在基期时才有一国的实际GDP 等于名义GDP ,一般情况下,实际GDP 与名义GDP 并不相等。
4. 什么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并分析它们影响总需求的基本机制。
【答案】(1)货币政策的含义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货币政策的工具有改变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2)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
①再贴现率政策。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称为再贴现,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称为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可以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改变再贴现率。当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就降低再贴现率,扩大再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投资。再贴现率的下降表示货币当局要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再贴现率的上升表示货币当局要收缩货币和信贷供给。中央银行在降低或提高再贴现率时,用控制银行准备金的办法迫使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相应地降低或提高贷款利率。
②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的一种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最经常使用的政策手段,也是最灵活的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风向显示出总支出不足,因而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使政府债券价格提高到现有市场价格以上,而债券价格的上涨就等于利率的下降。反之,当经济风向显示出总支出过多,因而价格水平有持续上涨的趋势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从而引起收入、价格和就业的下降。
③改变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是银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例,由于这一比例是法定的,因而称为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逆经济风向改变法定准各率。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使商业银行能够按更低的准备率,也就是按更多的倍数扩大贷款; 也使商业银行形成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扩大了商业银行增加信用的基础,增大了贷款能力。反之,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有持续增长的趋势时,可以提高法定准备率,使商业银行必须按更高的准备金率也就是按较低的倍数扩大贷款; 也使商业银行准备金不足,从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