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中国菜肴名称数量巨大,形式丰富。现有研究多从翻译对等和文化信息的角度进行,但是把菜肴名称当作自然语言现象,从语义和语法层面进行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旨在从中国菜肴名称的语法结构出发,对菜名所折射出来的人类认知识解能力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尝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 中国菜肴名称的典型结构是什么?2. 中国菜肴命名的机制有哪些?3. 一菜多名现象的认知理据何在?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项研究采用了自建的封闭语料库,其中包含了全国各地各菜系的写实菜名和隐喻菜名三千余种。基于认知语法的语言观,本研究首先分析菜名的语法结构,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系统性。在典型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法中焦点决定语义值及隐喻理论分析了在中国菜肴名称中人的基本认知能力的反映:主要是选择,详细程度和隐喻这三个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首先,虽然中国菜肴名称中有罗列主料、配料、烹饪方法、菜肴色、香、味特点的传统,菜肴名称的结构仍然是可以大致分为名名、动名和形名这三种主要类型,而本质上它们都是以表达主料的名词为核心的名词短语。其次,恰恰因为可以突显的菜肴特征的多样性,造成菜肴命名中选择的多样化,加之语言详细程度的区别与隐喻菜名的存在导致了一菜多名或一名多菜的现象。此项研究希望通过探究中国菜肴名称背后的认知机制,为整个认知语法体系提供一定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