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858建筑历史[专业硕士]之中国建筑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拱

【答案】拱是斗拱在结构上的四种重要的分件之一,略似弓形,位置与建筑物表面平行。根据所在位置可分为三种:①在柱头上的拱称柱头科;②在屋间额枋之上的称平身科;③在屋角柱头之上称角科。

2. 空心砖墓

【答案】空心砖墓是中国战国至西汉时期出现的墓葬形制之一,主要以河南郑州、洛阳为中心,并逐渐辐射到临近地区,到东汉即告绝迹。在横穴式的土洞内用空心砖堆砲墓室,墓道多为竖井式。空心砖墓的墓顶大致经历了由无顶(或木顶)到空心砖砌筑的平顶一一人字顶一一屋脊顶之类的发展演变;小砖墓最初也是无顶(或木顶)结构,到后来才出现了券顶、穹窿顶等不同的墓顶结构形式。西汉前期,墓室呈长方形,形状像木椁。到了西汉中后期,顶部往往砌成券顶,前壁做成门的样子,显得像房屋。墓室内的砖面上印有花纹和图像,河南洛阳西汉后期的个别墓里还绘有彩色的壁画。

3. 分心斗底槽

【答案】分心斗底槽是是宋代殿阁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简称分心槽,是指用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空间分为前后两个相同的部分,一般用作殿门处理。

4. 乾隆花园

【答案】乾隆花园是是乾隆帝兴建太上皇宫宁寿宫时在近旁营建的花园,供他养老休憩,建于乾隆三十六年到四十一年(1771〜1776年),位于北京故宫宁寿宫区西北角,为四进院落。

5. 材

【答案】材是宋代建筑之中的计量单位。

6. 建康

【答案】建康是东晋、三国时的吴、南朝宋、齐、梁、陈京师六朝的名称,又称建邺,故址位于今南京,六朝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它也是六朝时期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7. 金刚宝座塔

【答案】金刚宝座塔是一种佛塔建筑形式,由方形的塔座和在塔座上部的五座塔构成,其中中间的塔最大,另外四座塔较小。仅见于明、清二代,数量很少。台上塔的式样分为密檐塔和喇嘛塔。它本指建于印度菩提伽耶城释迦牟尼悟道成佛之处的纪念塔,后来,凡仿该塔形制而建的塔,均称为金刚宝座塔。

8. 以材为祖

【答案】以材为祖是《营造法式》中规定的建筑预算定额,以与建筑规模等级相应的某一尺度作为建筑的空间尺度及构件尺度的模数。

9. 三朝五门

【答案】三朝五门是指古代宫殿建筑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殿堂与门楼。“三朝五门”一词语出郑玄注《礼记》。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以清代为例:三朝,对应三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五门,分别是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10.举架

【答案】举架是指中国古建筑确定曲面曲度的方法。建筑在梁架层叠加高时,用举架的方法推算屋面坡度,使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从而呈凹曲面,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有利于减小屋面风雪荷载,形成了古代汉族建筑独特的风貌。举架的做法在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举架,在宋代《营造法式》中称举折。

二、简答题

11.什么是斗拱?斗拱是由哪些构件组成的?每种构件的作用如何?

【答案】(1)斗拱的含义

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有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上。它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此外,它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2)斗拱的分类

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中,大体可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斗拱二类。从具体部位分又有柱头斗拱(宋称柱头铺作,清称柱头科)、柱间斗拱(宋称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转角斗拱(宋称转角铺作,清称角科),另外还有平坐斗拱和支承在檩枋之间的斗拱等。这里所谓的铺作(或科),是指一组斗拱(宋称一朵,清称一攒)而言。

(3)斗拱的构件和作用

①斗、升

位于一组头棋最下的构件是坐斗,有时也可单独使用。位于挑出的翘头上的叫十八斗。位于

里跳与外跳横棋二端上的叫三才升,位于坐斗正上方横棋二端上的叫槽升子。它们的外观都差不多,只是形体有大有小,开槽口有四面和两面的区别。坐斗正面的槽口叫斗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斗口两侧凸起部分叫斗耳,斗口下平直部分叫斗腰,下面倾斜部分叫斗底。没有斗耳的叫平盘斗,常用于角科上。

②拱

拱是置于坐斗15内或跳上的短横木,宋代对各种拱的长度、卷杀等已有详细规定,而且规定了拱、昂等构件的用材制度,并将“材”的高度划分为十五分,宽度为十分。作为建筑尺度的衡量标准,再将上、下拱间距离称为“槊”,高六分,宽四分。

③昂

昂是斗棋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又有上昂与下昂之分,其中以下昂使用为多。上昂仅用于室内、平坐斗棋或斗棋里跳之上。

12.简述中国古代橘扇门的基本组成。

【答案】榻扇门,又称格扇门、格子门,是安装于建筑的金柱或檐柱间带格心的门。唐代已有,宋、辽、金均广泛使用,明、清更为普遍。一般作建筑物的外门或内部隔断,每间可用四、

六、八扇。它由外框、隔心、裙板、绦环板及若干抹头组成。

(1)桶扇门由边挺、抹头等构件组成,早期的抹头很少。宋、金一般用四抹头,明、清则以

五、六抹头为常见。边挺和抹头表面可做成各种凸凹线脚,有的在合角处包以铜角叶,兼收加固及装饰效果。

(2)桶扇大致可划分为花心与裙板两部分。唐代花心常用直棂或方格,宋代又增加了柳条框、毡纹等,明、清的纹式更多,已不胜枚举。框格间可糊纸或薄纱,或嵌以磨平的贝壳。裙版在唐时为素平,宋、金起多施花卉或人物雕刻,是桶扇的装饰重点所在。

13.元大都的规划特点。

【答案】(1)整体规划。全城平面呈方形,依《周礼•考工记》而建。元大都城的平面设计,皆以汉统治者建都思想为主导,采用《考工记》记载的古代汉族传统都城的布局进行设计,即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之制。

(2)宫城位置。宫城位于中轴线南侧。城市的中轴线就是宫城的中轴线,平面的几何中心在中心台。

(3)道路布局。道路布局呈棋盘方格网,主次干道、胡同分区明确。地面被街道划分为棋盘状。北面有二门,东、西、南三面各三门,城外绕以护城河,皇城位于大都南部的中央,皇城南部偏东为宫城。新建的城街巷规划极有规律。城中的主要街道都通向城门。

(4)水系规划。水系规划合理。大都水系由当时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规划,他一面疏通通惠河,使南方物资可以通过运河直达大都;一方面又规划了一条新渠,这条新渠的选线截留了大量水源,既保证了大都用水,又开通了运河。另外,大都的排水系统全部用砖砌筑,干道与支道分工明确,计划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