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厦门大学中文系701语言文学基础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填空题

1.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出自_______的五古《颖亭留别》。

【答案】元好问

【解析】元好问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七律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七律,功力深厚,意境沉郁。他的五言诗,浑融含蓄,如五古《颖亭留别》中“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二句,物我相融,意象平淡而韵味隽永,体现出元诗的另一种风格。

2. 宋元小说话本文本大体由“入话’_______、“结尾”几个部分构成。

【答案】“正话”

【解析】宋元小说话本有一定的体制。其文本大体由入话(头回)、正话、结尾几个部分构成。入话是小说话本的开端部分。正话是话本的主体,情节曲折,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正话之后,往往以一首诗总结故事主题,作为结尾。

3.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诗经》“小雅”中的_______。

【答案】《诗经·小雅·采薇》

【解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诗经·小雅·采薇》里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离开故乡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今回想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时间,他经历了什么己经尽在不言中了。

4. 明代后七子的成员包括:李攀龙,_______,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答案】王世贞

【解析】明代后七子是指明嘉靖、隆庆年间的一个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其名称首见于《明史·文苑·李攀龙传》。其理论主张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5. _______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描写人情与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开拓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新纪元。

【答案】《金瓶梅》

【解析】《金瓶梅》是我国明代长篇世情小说,成书约在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描写人情与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开拓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新纪元。

6. 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_______为之作序。

【答案】欧阳炯

【解析】《花间集》为后蜀赵崇作编写于后蜀广政三年,欧阳炯为之作序,谓花间词为“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

7. 明代在南方的众多地方声腔中,最主要的有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和_______“四大声腔”。

【答案】昆山腔

【解析】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的概念随历史发展有所变化,如明初时指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地方戏兴起后的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指梆子腔、皮黄腔、昆腔和高腔。

8. 东汉抒情赋主要有_______和述志赋两类。

【答案】纪行赋

【解析】纪行赋是通过记叙旅途所见而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类题材源于刘欲的《遂初赋》。纪行赋以纪行为线索,兼有抒情抒怀,写景叙事,一般篇幅不太长。代表作有班彪的《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蔡邕的《述行赋》。

9. 元杂剧《两世姻缘》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乔吉

【解析】元杂剧《两世姻缘》的作者是乔吉。《两世姻缘》全名《玉箫女两世姻缘》,简称《两世姻缘》或《玉箫女》,有《元曲选》本、《元明杂剧》本。

10.东汉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_______》。

【答案】咏史

【解析】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其内容是西汉缇萦救父一事。这首诗先叙太仓令有罪,被押送到长安城。次写缇萦闻父言而沉痛,遂诣阙陈辞。然后写汉文帝生恻隐之心,下令废除肉刑。结尾是班固的感慨,赞扬缇萦胜过男儿。《咏史》诗按时间先后依次道来,以叙事为主,而不是像后代有些咏史诗那样重在议论抒情。班固以写纪传体史书的手法创作《咏史》诗,用词质朴,渲染修饰成分很少。此诗当是班固晚年下狱时所作,其中寄托着自己的感慨。

二、名词解释

11.“结构第一”

【答案】“结构第一”是李渔戏曲理论的经典命题和核心观点。出自《闲情偶寄》,“填词首重音律,而予独先结构者,以音律有书可考,其理彰明较著”。“结构第一”包括“审虚实”“脱窠臼”“密针线”“戒讽刺”“立主脑”“减头绪”“戒荒唐”七个方面。李渔以自己多年的写剧经验和舞台实践,提出了“结构第一”的戏剧创作原则,表现出一种重视戏剧结构的审美趋向,对戏剧叙

事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戏剧理论史上的重要转折。

12.浙西词派

【答案】浙西词派是清代前期最大的词派之一,影响深广。其创始者朱彝尊及主要作者都是浙江人,故得此名。该词派其他主要作家还有李良年、李符、沈暤日、沈登岸、龚翔麟。随着清朝统一全国,走向鼎盛,阳羡派悲慨健举、萧骚凄怨之声,渐成难合形势要求的别调异响,以朱彝尊等为代表的浙西词派顺应太平,以醇正高雅的盛世之音,播扬卜下,绵亘康、雍、乾三朝。

13.元曲四大家

【答案】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四大家都不求仕进,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和人民联系密切。其代表作品大都能真实地反映元代社会现实,思想内容深刻,生活气息浓烈,且与舞台演出结合紧密,人物语言生动形象,戏剧冲突集中、紧凑。四人中,关汉卿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是我国古代戏剧的奠基人。

14.文道一贯

【答案】文道一贯是朱熹倡导的文学观点。他强调文道统一,认为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枝叶,二者可、能分开,反对“文以贯道”。主张人们只要修道明理而力行不倦,文便能随道的产生而产生,好的文章便是文道合一的产物。他强调道外无物,也就是强调道外无文。他坚决反对道自道、文自文的看法。

15.《豆棚闲话》

【答案】《豆棚闲话》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别具一格的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作者圣水艾衲居士,真实姓名不详。它表露了清初文人的普遍心态一一他们身历了明清易代的社会变革,在新朝都不由自主地陷入了理想与现实的双重困境,不得己借助各种方式寻找精神出路。《豆棚闲话》以小说特有的方式清晰地展现了作者上下求索的全过程,将12则内容不相属的短篇小说,藉由人们在豆棚下乘凉时轮流说故事为枢纽,有机地串接在一起,结构别具一格。这部小说集的特点:一是以豆棚下轮流说故事为线索,串联起12篇故事,在中国短篇小说集中可称肖创; 二是随意生发,书写胸中不平之气,有的是就历史故事做反面文章,冷嘲热讽,意味隽永,语言酣畅,在清朝拟话本小说中堪称上乘。

16.饮冰室诗话

【答案】《饮冰室诗话》是近代诗话著作,梁启超著。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日本,《饮冰室诗话》即连载于他创办的《新丛民报》,后编订成书。《饮冰室诗话》论诗,首重“新意境”。著者从改良主义立场出发,非常厌恶“中国结习,薄今爱古”,“最倾倒”黄遵宪“意境无一袭前贤”,热烈赞扬他“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并在书中采摘黄遵宪许多名篇名句。《饮冰室诗话》既总结了“诗界革命”,又进一步推动了“诗界革命”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