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710体育学综合(含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之运动生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以减压反射为例,说明心血管活动神经调节的生理过程。
【答案】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是通过心血管反射实现的。各种心血管反射的生理意义在于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及使有机体适应于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1)减压反射的概念
减压反射是指机体在血压突然升高时,通过压力感受器和心血管中枢活动将升高的血压恢复正常的过程。
(2)减压反射的过程
在颈脉窦和主动脉弓的血管外膜下有丰富的对压力变化非常敏感的感觉神经末梢,分别称为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当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上述感受器兴奋,冲动分别经窦神经(入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进入延髓,一方面使心迷走中枢的活动加强,另一方面又使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活动减弱,使心脏的活动减弱、减慢,血管外周阻力下降,从而使动脉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
(3)减压反射的生理意义
减压反射是一种典型的负反馈调节,它的生理意义在于保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减压反射主要对迅速出现的动脉血压变化进行调节,对缓慢增加的血压变化不敏感。
2. 平衡、灵敏、柔初及协调性的生理基础是什么?
【答案】平衡、灵敏、柔初及协调性的生理基础分别如下:
(1)平衡
平衡是身体所处的一种姿态以及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保持平衡是完成多种运动技能的前提条件。人的平衡能力除了与身体结构的完整性和对称性外,还与前庭器官、视觉器官、本体感受器、大脑平衡调节、小脑共济协调以及肢体肌群力量、肌张力之间的相互平衡等密切相关。
(2)灵敏
灵敏是运动者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灵敏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素质,它与运动员的力量、反应、速度、爆发力和协调性密切相关。其生理学基础主要包括:大脑皮质的机能状态;感觉器官、肌肉的功能状态;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年龄、性别、体重和整个机体功能状态等有关。另外,灵敏性还与力量、速度和柔初性密切相关。
(3)柔初
柔軔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完成大幅度运动技能的能力。决定柔韧的生理基础主要是运动器官的构造(包括关节的骨结构),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和关节的軔带、肌腱、肌肉及皮肤的伸展性。同时,也与支配骨骼肌的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特别是中枢神经支配对抗肌的协调能力,以及对肌肉收缩和放松的调节能力有关。
(4)协调性
协调性包括三大系统的协调性,如神经的协调作用(指完成动作时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相互转换的配合和协调)、肌肉的协调作用(指肌肉适宜而合理地进行收缩活动,包括肌肉收缩时产生张力的大小和不同肌群收缩的先后顺序以及同一肌群收缩与舒张的时间程序)、感知觉的协调作用(包括内外感受器的协调)。总之,在完成每项运动技能时,都依赖于大脑神经的调配、各种感受器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感受以及肌肉之间合理用力的相互作用。
3. 胸内负压的成因及其生理意义。
【答案】(1)胸内负压的成因
肺是具有弹性的组织,人出生后,肺就被其中的气体撑开(吸气和呼气时都是如此),而肺的弹性回缩力具有将胸膜腔脏层和壁层分开的趋势,而胸膜腔又是密闭的,所以肺的回缩力造成了胸内负压。
(2)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
①胸内负压是维持正常呼吸的必要条件。运动时呼吸深度加大,胸内压韶伏的幅度随之加大。这对促进静脉血回流起到了极好的辅助泵作用。
②胸内负压还可使胸腔内壁薄且扩张性大的静脉和胸导管扩张,从而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 ③避免自身过多的憋气而对身体造成影响。
4. 何谓最大摄氧量?简述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答案】(1)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又称最大吸氧量、最大耗氧量。它反映了机体吸入氧、运输氧和利用氧的能力,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2)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①肺的通气与换气能力是影响人体吸氧能力的因素之一。肺功能的改善为运动时氧的供给提供了先决条件。
②血液及循环系统运输氧气的机能。血红蛋白含量及其载氧的能力、心脏的泵血机能及每搏输出量的大小都是影响最大摄氧量的重要因素。
③肌组织利用氧能力。肌肉利用氧的能力称为最大摄氧量的外周机制。肌纤维类型影响肌肉的摄氧能力,慢肌纤维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线粒体数目多、体积大,有氧氧化酶的活性高,肌红蛋白含量也比较高,因而有利于増加肌纤维的摄氧能力。
④遗传因素。研究发现,最大摄氧量的遗传度为
能提高本人最大摄氧量的
后天进行系统的运动训练,受试者只
⑤年龄、性别因素。最大摄氧量依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青春期前男女生最大摄氧量的差异很小,12~13岁之后其差异逐渐显著。成人男子最大摄氧量要高于女子
女子的峰值,15~17岁为岁为男子的峰值。此后,随年龄的增加,最大摄氧量会逐渐减小。
⑥训练的影响。虽然最大摄氧量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但在训练的影响下亦可以增长。这是因为运动训练可增大心容积和心肌收缩力量,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研究表明,运动训练可导致慢肌纤维线粒体增大、增多,线粒体氧化酶活性增加,从而提高肌组织摄氧和利用氧的能力。
5. 简述热环境运动对人体的热伤害。
【答案】热环境运动对人体的伤害表现为:
(1)中暑性痉挛
由于矿物质的丢失和大量出汗伴随的脱水,可能发生中暑性痉挛。中暑性痉挛可以通过到凉爽的地方和补充盐溶液而恢复。
(2)热疲劳
其典型症状是极度疲劳,呼吸微弱,头昏眼花,呕吐、昏阙、皮肤干燥,低血压和脉搏快而弦等,是由于心血管系统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而造成的。出现热疲劳时,可在较凉的环境下休息,并抬高双腿以免休克。如果病人意识清楚,可建议他们喝点盐溶液;如果病人意识不清楚,建议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如果没有好转,热疲劳会恶化为中暑。
(3)中暑
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热紊乱,需要立即进行医疗监护。其典型症状为:体内温度超过
停止出汗,热和皮肤干燥,脉搏和呼吸加快,高血压,意识混乱和没有意识。产生中暑的原因和热环境下的湿度有关。如果没有即时治疗,中暑就会发展为昏迷以致死亡。治疗包括冲凉水浴,或敷冰块,或用湿床单包裹身体并加强对流,以使体温很快地降低。
6. 试述运动员血液的特征。
【答案】运动员血液具有的特征有:
(1)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增加
运动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适度地参加运动训练能中等程度地增加纤维蛋白溶解作用。“运动员血液”纤溶能力增加是由于长时间系统的运动训练所引起的适应性改变,纤溶能力与训练年限成正比。只要保持有规律的经常性运动,就可使纤溶能力的增加持续性地存在。“运动员血液”的纤溶能力增加并不完全表现为“尤进”,而是具有双向性调整作用。运动员血液的纤溶能力增加是训练的良好反应。
(2)血容量增加
运动员血液的血容量增加包括血浆容量和红细胞容量的増加,且血浆容量増加相对于红细胞容量增加更显著,所以形成红细胞压积减少和单位容积中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血液相对稀释变薄。
(3)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