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9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分析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策客体
【答案】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政策的直接客体是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政策的制定围绕着社会问题和政策问题展开; 政策的间接客体是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政策是通过调整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来达成政策目标。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社会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2. 特尔菲法
【答案】特尔菲法是指采用函询调查,对与所预测问题涉及到的有关领域分别提出问题,并将回答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归纳,匿名反馈给各个专家,冉次征求意见,然后再加以综合、反馈的方法。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循环,而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且可靠性也较大的意见。
特尔菲法最初是作为对一般的专家座谈会法的不足的改进措施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包括:
(1)专家小组组员彼此互不知道,他们可以不公开地改变自己意见,对各种不同论点都能得到充分发表。
(2)专家们会从反馈回来的问题调查表上得到集体意见和目前状况,以及同意或反对各个观点的理由,并依此作出各自的新判断,构成专家之间的匿名相互影响。
(3)对预测结果采用统计评定回答的方法,能够包括整个小组意见,根据小组的回答,可找出能够代表专家的主流意见。
3. 政策执行过程
【答案】政策执行过程是指政策执行在本质上是一个多元参与者互动的政治过程,包含了一些基本程序或一系列功能活动。要成功推进这些程序,顺利完成这些活动,就必须选择科学的政策执行方一式。对政策执行过程和执行方式的研究,构成了政策执行研究的重要内容。政策执行过程包括三个阶段:①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政策执行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②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是实现政策目标、提高政策效益的关键环节。③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政策执行完毕后要及时做出总结,这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为制定新的政策做准备。
4. 非正式评估
【答案】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不作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非正式评估具有方式灵活、简便易行的特点,评估形式多种多样。非正式评估的缺点是由于评价者掌握的信息有限,并且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因而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有失客观公正。
二、简答题
5. 选择方案的一般性方法有哪些?
【答案】对备择方案进行分析的内容,可依据不同的政策问题与目标来确定,原则上讲选择方案的一般性方法有:
(1)经验分析
归纳以往政策成功的经验或教训,支持、补充或否定已有方案,特别要注意总结以往或目前正在实施中的有关政策的效果。
(2)抽象分析
抽象分是指利用抽象思维,抽取分析方案中各个主要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它反映方案的本质,如模型方法就是其中之一。
(3)比较分析
在不同方案有可比性,并且具有稳定的比较标准时,可以通过对比,充分认识各个方案的优劣。
(4)因果分析
因果分析是指以因果性为依据,对已知的相关事实,从多元与多层次角度作出解释,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链条加以说明。
(5)试点分析
试点分析是指选取一个可实施方案的小区域进行试验,这个实验方案基本上已经被决策者认可,然后对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分析,推断其实施的可能性。
6. 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有哪些?
【答案】公共政策终止是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其终止的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
功能是政府为了满足民众的需要而提供的服务,其代表着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政策的效果就是通过具体的功能来体现的。功能的终止,就是终止由政策执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
(2)组织
任何政策活动都是通过组织来推动的。因此,政策的终止通常也伴随着组织的缩减或撤销,
这就是组织的终止。有些组织,是专为制定或执行某项政策而设立的,随着政策的终止,组织一也随之撤销; 有些组织,同时承担着多项政策或功能,某项政策的终止不足以导致该组织的撤销,此时往往采取缩小规模、减少经费等方式对组织进行缩减。
(3)政策
这是指政策本身的终止,即停止执行某项政策。承担政策活动的组织依旧存在,原先政策所承担的功能由新的政策来担负。
(4)计划
计划的终止,或者项日的终止,是指执行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的终止。在所有终止对象中,计划的终止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实现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执行政策的措施和手段与实际问题最为接近,成功与否较为直观,容易达成共识; 另一方面,计划终止的影响面比较有限,不会产生太大的震动。
在政策终止的四个对象中,功能是最难消失的,即使在组织被撤销以后,政策的功能也有可能由其他组织来承担。组织比政策更难终止,这是因为组织会牺牲某一项政策以求自保,在面临终止时能够找到更多的同盟。
7. 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案】公共政策系统是指由政策的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其构成要素有:
(1)公共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具体包括:
①官方决策者
官方决策者是指广义的政府,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我国,执政党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故在我国,官方决策者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执政党。
a. 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是公共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其主要职责是立法,即制定法律和政策。 b. 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的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
c. 司法机关
司法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司法机关传统上被认为只是一个检察、审判的机构,但它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d. 中国共产党
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议行合一体制,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左右着政府运行过程,主导着公共政策的制定。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实际上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