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在进步教育运动中,美国教育家克伯屈的主要贡献在予创立了( )

A. 葛雷制

B. 昆西教学法

C. 道尔顿制

D. 设计教学法

【答案】D

【解析】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设计的一种教学法,是进步教育的实验之一,其特点是取消分科教学,取消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设计的学习单元。设计教学法在美国得到迅速传播,到20世纪30年代,对英语国家的学校产生广泛的影响。它不仅在西欧和苏联被采用,对中国、印度、和埃及等国的教育也有较大的影响。教育家沃特以推行了“葛宙制”; 帕克赫斯特是道尔顿制的创始人;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帕克的教育改革措施以“昆西教学法”“昆西制度”著称。

2. 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教育家是( )。

A. 董仲舒

B. 韩愈

C. 朱熹

D. 王守仁

【答案】A

3. 康有为《大同书》中,实施胎教的是哪个教育阶段? ( )

A. 育婴院

B. 小学院

C. 人本院

D. 中学院

【答案】C

4. 《颜氏家训》是由( )写的。

A. 颜之推

B. 颜渊

C. 颜元

D. 颜真卿

【答案】A

5. 1966年,受世界教育改革趋势的影响,苏联开始新一轮教育改革,矛头直指1958年教育改革的消极影响,即( )。

A. 片面强调提高智力水平,忽视基础知识教学

B. 片面强调基础知识教学,忽视提高智力水平

C. 片面强调生产劳动教学,忽视理论知识教学

D. 片面强调理论知识教学,忽视生产劳动教学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尤其是对1958年教育改革得失的掌握程度。1958年,为了解决升学和就业之间的矛盾,苏联颁布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苏联国民教育制度的法律》(简称《法律》)。《法律》规定,培养学生走向生活和公益劳动是中学的首要任务,青年工人学校和农村青年学校被视为进行完全中等教育的最主要的学校类型。教育改革的着重点放在了加强学校和生活的联系上,强调加强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作准备。但顾此失彼,这次改革削弱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因此,1966年,受世界教育改革趋势的影响,苏联开始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矛头直指1958年教育改革的消极影响,即片面强调生产劳动教学,忽视理论知识教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

6. 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是( )

A. 严复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康有为

【答案】A

7.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挪威各地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陆续将义务教育的结束年龄从14岁延长到16岁。有研究者根据50年代末——60年代初挪威征兵时的智力测验数据,对那段时期10.7万人应征入伍的19岁青年男子的智商得分进行研究。统计与分析发现上学9年者的智商平均

得分比上学7年者高出7分,比上学8年者高出4分,经检验差异显著。这项研究成果表明( )。

A. 学校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智商

B. 当时测定智商的工具和方法相当完善

C. 学校教育并不能显著提高人的智商

D. 智商的高低影响受教育年限长短

【答案】A

8.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

A. 生物界

B. 模仿

C. 生产劳动

D. 动物本能

【答案】C

9. 蔡元培提出的教育独立思想是指教育从( )中独立出来。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社会

【答案】A

10. 现代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机构,除了具有教育功能外,还派生出许多社会功能,其中包括( )。

A. 社会交往与照看功能

B. 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功能

C. 选拔与社会分层功能

D. 自我保存与自我更新功能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现代学校功能的把握程度。学校是培养人的社会场所,通过对个体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实现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这是学校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除了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之外,现代学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选拔功能,成为社会对个人进行鉴别和分层的筛选机构。CD 都是学校对个人的功能。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1.在陶行知看来,教育与生活两者的关系是( )

A. 生活可以取代教育

B. 教育是生活的中心

C. 教育不能改造生活

D.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掌握程度。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是: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有三层意思: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