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855西方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填空题
1. 中世纪贵族阶层的诗人音乐家称为_____,起源于法国,北部地区称为_____,南部地区称为_____。
【答案】游吟诗人; 特伦威尔; 特罗巴杜尔
【解析】中世纪贵族阶层的诗人音乐家称为游吟诗人,发源是法国南部。北部的游吟诗人被
称作特伦威尔,以奥依语写作; 南部的游吟诗人被称作特罗巴杜尔,以奥克语或普罗旺斯语写作。
2. 《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原是柏辽兹受帕格尼尼委托写的一部_____(体裁),后改成交响曲,作品以英国诗人_____的长诗为蓝本,表现了当时青年的典型性格,用乐器_____来演奏代表哈罗尔德的固定旋律。
【答案】中提琴协奏曲; 拜伦; 中提琴
【解析】《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原是柏辽兹受帕格尼尼委托写的一部中提琴协奏曲,后改成一部带中提琴的交响曲。以拜仑的长诗为兰本,哈罗尔德式的青年在当时有典型性:—既有对民主、民族革命的热情,又常常悲观失望,对生活感到厌倦。中提琴既演奏代表哈罗尔德的固定乐思,又是一种主导音色。
3. 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写作的第一部标题交响曲是《_____》,作品共有五个乐章,每一乐章都有
,作曲家亲自写作的_____,他用一个固定的旋律来代表曲中的女主角,这一旋律他称为“_____”
在每一乐章以不同面貌出现。
【答案】幻想交响曲; 标题/文字说明; 固定乐思
【解析】法国作曲家柏辽兹(1803~1869)是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创导者,使文学性情节和戏剧性构思侵入交响曲领域,首先体现在写作的第一部标题交响曲《幻想交响曲》中。作品共有五个乐章,每个乐章均加上标题,用“固定乐思”代表曲中的女主角,并在各乐章以不同的面貌和性格出现。
4. 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奠基人是_____,他的歌剧代表作为《_____》。
【答案】韦伯; 自由射手
,使他【解析】韦伯(1785~1826)于1820年创作了第一部德国民族真正的歌剧《自由射手》
成为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创始人,为德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 格鲁克与台本作家卡尔扎比吉合作的第一部改革歌剧《奥菲欧》,歌剧以_____取代清宣叙调,摒弃_____突出_____的作用,创立了新的意大利歌剧风格。
【答案】带伴奏宣叙调; 炫技性咏叹调; 合唱
【解析】格鲁克与热心于歌剧改革的意大利台本作家卡尔扎比吉合作写了体现改革理想的歌剧《奥菲欧》。歌剧以带伴奏宣叙调取代清宣叙调,摒弃炫技性咏叹调,突出合唱的作用,创立了新的意大利歌剧风格,对法国大歌剧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6.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以女性为主角的歌剧作品有:叙述日本姑娘巧巧桑的悲惨爱情故事的《蝴蝶夫人》、为艺术和爱情献身的女歌唱家的故事《_____》和以巴黎拉丁区的艺术家生活为题
,他的真实主义歌剧有《_____》,在歌剧《图兰多》中运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 材的《_____》
【答案】托斯卡; 艺术家的生涯(波希米亚人); 外套
【解析】贾科莫·普契尼(1858~1924)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以女性为主角的歌剧作品有:《蝴蝶夫人》《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波希米亚人)》《外套》《图兰多》。《蝴蝶夫人》写美国海军军官平克尔顿辜负日本艺伎巧巧桑的爱情,以至巧巧桑自杀身亡; 《托斯卡》叙述画家卡瓦拉多西因掩护爱国志士而被忠于爱情的歌唱家托斯卡误解,最后双双死去的故事; 《艺术家的生涯(波希米亚人》)描写巴黎拉丁区一群穷困
潦倒青年艺术家的生活; 《外套》是一部真实主义歌剧; 《图兰多》中直接采用中国民歌“茉莉花”。
7. 罗马教会圣咏的旋律风格,_____和花唱式。 按照歌词音节与音符之间的关系,可分为音节式、
【答案】纽姆式
【解析】罗马教会礼仪歌唱圣咏根据旋律与歌词的结合情况大致分为三种类型:音节式、纽姆式、花唱式。音节式:一个旋律音对应丁歌词的一个音节,音域一般比较狭窄; 纽姆式:若干音,可能是两个到五个甚至更多音与歌词的一个音节对应,这种风格比音节式在旋律上流动; 花唱式:由一个花唱片段对应于歌词的一个音节,这个花唱片段少则十几个音,多则五六个音,具有华丽装饰特征。
8. 舒伯特根据同名艺术歌曲写作的室内乐作品有《_____》《_____》等。
【答案】鳟鱼五重奏; 死神与少女四重奏
【解析】舒伯特的室内乐《鳟鱼五重奏》和《死神与少女四重奏》是根据同名艺术歌曲而创作的,后者要比原来歌曲复杂得多,在第二乐章用了“死神和少女”的旋律作变奏的主题,而其
他三个乐章都有非常激情的段落,末乐章的巨大冲击力似乎要为少女的青春生命做更顽强的抗争。
9. 德彪西唯一的歌剧《_____》取材于比利时_____诗人梅特林克的同名话剧,创作过同名音乐作品的还有作曲家_____。
【答案】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 表现主义; 勋伯格/福雷
【解析】在声乐创作上,德彪西写了一部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取材于比利时表现主义诗人、剧作家梅特林克的同名话剧。阿诺尔德·勋伯格和加布里埃尔·福雷都创作过同名音乐作品。
10.“音色音乐”著名的作品有:布列兹的超现实主义作品《_____》、利盖蒂的《_____》和潘德雷茨基的《_____》,后两部作品运用“音块”手法写作。
【答案】无主之锤; 大气; 广岛受难者的挽歌
【解析】将静止的、具有粗糙的打击乐效果的音簇流动起来,变为“音块”、“音带”或“音团”,以之作为音乐的基本材料,这种音乐被称为“音色音乐”。代表作品有布列兹的超现实主义作品《无主之锤》、利盖蒂的《大气》和潘德雷茨基的《广岛受难者的挽歌》。
二、名词解释
11.梅西安
【答案】法国作曲家和管风琴家。少年时曾从杜卡斯和迪普雷学习作曲和管风琴,青年时为“青年法兰西小组”成员。创作风格十分独特,音乐语言采用各种声音元素——鸟语、印度音乐、素歌、东方打击乐、巴托克的夜乐等,迥异的元素被他融合成为协调的整体。主要作品为《图伦加利拉交响曲》、《时间终结四重奏》、钢琴曲《圣婴十二默想》等。
12.古诺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创作集中在歌剧和宗教音乐领域,代表作有歌剧《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还作有弥撒曲、清唱剧和安魂曲。
13.艾夫斯
【答案】美国作曲家。幼时从父学习音乐,大学毕业后经营保险事业,但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探索精神的进步作曲家,他在作品中率先试验了多调性、复节奏、音块、1/4音、复合织体等现代技法,主要代表作有管弦乐《新英格兰三地》、《第四交响曲》、《没有回答的问题》和钢琴奏鸣曲《康科德》。
14.格鲁克
【答案】18世纪上半叶德国作曲家,创作了100多部歌剧。他与台本作家卡尔扎比吉合作,致力于改革传统意大利歌剧的弊端,在《奥菲欧》中创立了新的歌剧风格,摒弃声乐炫技,追求质朴感人,他们限制音乐的表现使之服务于诗歌,改革的原则在歌剧《阿尔切斯特》和《帕里斯与海伦》的前言中提出,在《伊菲姬尼在陶利德》等歌剧中奉行。他的创作对后世歌剧作曲家有较大影响。
15.纽姆谱
【答案】纽姆谱(neumes )大约产生于8世纪,在9世纪得到普遍应用。当时,为了帮助圣咏的记忆,人们在歌词的上方写下一些简单的记号,以指示声调的变化,这种简单的符号谱被称为“纽姆谱”。如“·”表示一个较低的音; “/”表示一个较高的音; “
“”表示先低后高的两个音; “”表示逐渐由低至高的三个音; “
”表示先高低的两个音; ”表示由低而高再回到低音的三个音,如此等等。但是,纽姆谱也有缺点,它只能提示演唱者回忆起旋律,标明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