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昌航空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南昌航空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2 2017年南昌航空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5 2017年南昌航空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8

一、简答题

1.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答案】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是因为:

(1)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这种情况使有的人对自己的归宿感产生了困惑,甚至认为爱国主义在今天己经过时了。

(2)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现实情况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在获益的同时,也要面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它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才能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2. 联系实际,谈一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答案】(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容有:

①“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要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②“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③“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就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要在全社会形成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

⑤“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

思想和精神;

⑥“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要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⑦“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要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和纪律意识;

⑧“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就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克勤克俭的精神。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规范、激励和指导作用。

①践行正确的荣辱观能够增强个人作出正确道德选择的能力,使个人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激励,努力提升道德境界。

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应深入领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准确把握“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和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③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使社会成员自觉内化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强化道德自律意识,坚定道德意志和信念,明荣知耻、扬荣弃耻、提升人格、敦化风气,推动维系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形成。

3.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答案】(1)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明确个人在与他人关系中的定位,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才能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

①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必须坚持的原则有:

a. 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b. 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

c. 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d. 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②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需要正确看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a. 正确认识竟争

一方面,竞争具有积极意义,它有助于激发竞争主体的进取心,有助于竞争主体客观地评价自我、扬长避短、展现才华、不断提高,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另一方面,竞争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比如,在竞争中经常遭遇失败就可能使人们产生自卑感和挫折感,而在竞争中经常获胜又容易滋长骄傲自大的情绪。

b. 正确认识合作

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协作。团结有力量,团结能制胜。 c. 合作与竞争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

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 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要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同时又要提倡合作,提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2)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①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a. 人具有个体性,有其特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

b. 人又具有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人,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在社会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c. 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人的个体性中蕴含着社会性。人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同时又以社会的形式存在。

②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a. 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有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

b. 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借助于社会,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

c. 个人需要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

③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a. 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个人利益。

b. 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社会整体利益。

c. 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社会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个人应自觉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

④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是统一的。个人的权利是在社会中获得的,没有社会,个人的权利无从谈起。离开了个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个人的权利也就无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