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美国犹太女性文化身份的建构—辛西娅?欧芝克《大披巾》新解

关键词:美国犹太女性文化身份;大屠杀;欧芝克;罗莎;《大披巾》

  摘要



 

辛西娅·欧芝克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犹太女作家,享有“美国文学殿堂中的雅典娜”的美誉。在欧芝克的众多作品中,《大披巾》集中体现了她的创作风格。然而,由于受到男性主导的美国犹太文学的影响,研究者大多关注这部作品所体现的犹太性,未深入探讨小说中女性人物的身份认同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尝试从美国犹太女性文化身份的建构这一视角来对这部小说做新的解读。

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概述欧芝克的生平和作品,介绍《大披巾》的情节和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主体部分,由三章构成。第一章阐释“美国犹太女性文化身份”这一概念产生的背景和内涵。本章借用斯图亚特·霍尔和霍米·巴巴的理论,指出美国犹太女性文化身份是犹太女性在美国社会中建构自己身份的重大尝试,这一身份继承犹太文化的精髓,重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强调不同文化的混杂与共存。第二章论述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文化身份困境。通过分析主人公罗莎在二战前后身份认同的变化,指出纳粹集中营内的生活摧毁了她的波兰文化身份,以至于在战争结束后移居美国的她长期陷于大屠杀创伤中,未能建立起美国文化身份。同样经历了大屠杀的斯特拉虽极力想融入美国社会,但由于无法正视犹太民族的历史而依旧挣扎于身份困境之中。作为次要人物的其他犹太女性则被美国主流文化完全同化。第三章探讨美国犹太女性文化身份的建构。在经历探寻身份的沙滩之行后,罗莎认识到犹太文化身份的重要性,并在以帕斯基为代表的犹太人的帮助下摆脱以往自我封闭的生活方式,逐渐建构起美国犹太女性文化身份。结论部分在概括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出美国犹太女性文化身份的建构能够促使犹太女性坚定对本民族文化的信仰,走出双重边缘化的困境,摆脱被同化的命运。

纵观《大披巾》中美国犹太女性文化身份的建构可以看出,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少数民族要首先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这样才能建构明确、自信的文化身份,避免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