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南阳师范学院618语言文字及语言学(古、现代汉语)之语言学纲要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汉藏语系
【答案】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各种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分出来的十大语系之一。汉藏语系的诸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西起克什米尔,东至我国东部边界。一般学者认为汉藏语系包括汉语、侗台、苗瑶和藏缅四个语族。
汉藏语系的诸语言在结构类型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 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而不像印欧语那样用词的内部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 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即量词。
2. 零形式
【答案】零形式是指用词的原形式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的一种语法手段。语言学中的零形式是指在深层语义中,理论上存在一个与它紧相邻的结构成分。这个结构成分在表层结构中的形式是零,在实际话语中不能添补。零形式这个概念是从数学引进到语言学领域的。语言学中的零,表示的不是无的概念,而是表示空位的意思。例如,在英语中,有boy/boys单复数的对立,boys 有复数形式的标记-s ,那单数就以不加标记的形式为标记从而形成区分功能,这就是零形式。
3. 双向聚合群
【答案】双向聚合群是指每个语音按照两个区别特征所组合成的一种聚合群。语言中的音位不是孤立的,每个音位都通过自己的区别特征和其他有共同特征的音位联系着,聚合成群。由于一个音位常常有多个区别特征,所以同一个音位一也就常常同时处于多个聚合群。它是音位系统的主流,处于双向聚合中的音位,在结构上具有平行对称的特点。
二、填空题
4. “明天”“明儿”词义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词的______; “成功”“得逞”词义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词的______。
【答案】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
【解析】色彩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感情色彩是指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或厌恶、贬斥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褒义色彩或贬义色彩。而更多的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是中性词。语体色彩,又称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用在某种语体中,便带上了该语体所特有的色彩,如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
5. 在汉语词汇借用现象中,“麦克风”是______词,“话筒”是______词,“维他命”是______词。
【答案】音译(借); 意译; 音意兼译
【解析】词汇借用包括“借词”和“意译词”两种情况,前者是音和义都借自外族语或方言的词,而后者是指用本民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过来形成的新词。
,的音译,属于借词; “话筒”是在汉语里,借音现象少,意译词多。“麦克风”是“microphone ”
用汉语构词规则为“microphone" 重新构造的词,属于意译词:“维他命”既包含音译,也包含“维持生命”的意思,所以是一种音意兼译词。
6. ______和______是语言运转的两大关系。
【答案】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
【解析】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的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结构中能够替换的成分构成的类,其成员之间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运转的两大关系,语言符号(词和语素)、音位、意义等都处于这两种关系之中。
7. “索马里”的第一个字读得像阳平,这是语流音变中的______,网络语言中的“酱紫”从语流音变的角度看是______。
【答案】异化; 脱落
【解析】“索马里”第一个字读得像阳平,属于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因为连着发音有困难,所以一个发生变化的现象,是语流音变中的异化现象。“酱紫”是“这样子”发生了合音,“这”的元音音位脱落,所以是语流音变中的脱落现象。
8. 基本词具有______性、______性和______性。
【答案】稳固; 能产; 全民常用
【解析】基本词汇是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具有稳固性、能产性和全民常用性的特点。
9. 一个音位中的不同的音可以叫做这个音位的______,它包括______和______两种类型。
【答案】音位变体; 条件变体; 自由变体
,可分成条【解析】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称作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件变体和自由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就称作“条件变体”; 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称“自由变体”。
三、简答题
10.义素和义场
【答案】(1)义素和义场的区别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即是词义的区别特征,所以_又称为词的语义成分或语义特
征,是词的一种内部划分。
义场又称语义场,把不同的词的意义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某些词义与另一些词义往往有某些
,是词与词之间的比较。 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义素表现出来)
(2)义素和义场的联系
义场是根据词语间相同的义素联接而成的,是以义素为角度进行划分的。
根据词义上共同的义素把词分成大大小小不同的类,这就是词义的聚合,分出来的类就是语义场。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各词有共同的义素,表明它们同属一个语义场:又有一些不同的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区别。
11.换喻有几种类型? 请举例说明。
【答案】(1)换喻的类型
换喻主要是按照事物间的相关联系而形成的词义的演变,其常见的类型主要有:
①材料一物品。例如,英语的“pen ”本来是“羽毛”的意思,由于占代用羽毛蘸墨水写字,羽毛和书写工具经常联系,于是“pen ”增加了“笔”的意思。
②产品一地名。"china ”是“瓷器”的意思,由于古代中国的瓷器在外享誉盛名,因而后来用“China ”指中国。
③地名一部门代称。例如,中南海原是地名,后来由于国务院在此办公,则中南海就成为了国务院的部门代称。如“政策出不了中南海”等说法。
④部分一整体。例如,汉语中“口舌”是人体的器官,但后来抓俘虏也叫“捉舌头”。
,这是用制造的材料来指所制造的产品。⑤材料一产品。英语的glass (玻璃)可指“玻璃杯”
⑥地名一产品。汉语中的“茅台(酒)”因产地而得名。
四、论述题
12.举例分析语言演变过程中词语发生替换的原因。
【答案】词语的替换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的特点只是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或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社会原因
核心词汇相对比较稳定,一般词汇的词语替换则比较频繁,它与社会的变化密切相关。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词语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而变化
社会生活的急剧改变、社会观念的改变都会引发语言出现相当数量的词语的替换。新中国成立以后,汉语中很多词语被认为是反映了旧社会的等级观念而改变犷说法。例如,司令官一司令员、百姓一人民、厨子一炊事员、车夫一司机、信差一邮递员、手民一排字员,等等。
②利用政治权利人为的改变例如,我国古代称三十年为一世,唐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用“代”替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