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 2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 8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三)16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四)22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五)31
一、名词解释
1. 古今字
【答案】古今字是文字学术语。它是指表示同一个词由于时代的变迁而采用的不同的字,是汉字发展的一种孳乳现象,即古汉语中有些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项中分化独立而形成新词的现象。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如:“莫(莫)”的本意是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日暮、傍晚,后来“莫”字被假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为了在书面语中不至于混淆,就又在“莫”字上再加形符‘日”成“暮”字来表示“傍晚”的意思,“莫”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
2. 《經籍纂詁》
【答案】《經籍纂詁》是由清代阮元主编的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它在编排上用的是韵母排列法,按平水韵106韵编次被释的字; 以一韵为一卷,全书106卷,每字之下,罗列唐以前的各种古书注解对这个字的解释。这对我们阅读唐以前的古书很有帮助。
3. 隶变
【答案】隶变是指由小篆经过一系列形体的改变从而成为隶书的过程。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有隶变,才有今天的汉字。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4. 韵脚
【答案】韵脚是指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又称为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鸦”和“家”押韵。韵脚最广泛应于文学作品中,诗歌尤甚,使行文变得赋有节奏和音乐之美,现代韵脚诗便将韵脚这一特征发挥的淋漓尽致。
5. 六书
【答案】六书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形体构造的系统理论,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实际情况,加以客观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而转注和假借则是用字之法。例如:
(1)象形:木、日。
(2)指事:本、末。
(3)形声:徒、芳。
(4)会意:森、相。
(5)转注:“考”“老”相授。
(6)假借:锯类工具“我”假借为表示第一人称的“我”。
6. 通假字
【答案】通假字是指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的语言现象。它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但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通假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它是正常的文言现象,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7. 非敷奉微與幫滂並明相同
【答案】非敷奉微,帮旁并明是唐代声母系统三十六字母中的六个声母。针对唐代的声母系统,依照传统的说法,有所谓的三十六字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所以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这三十六个字母是: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彻澄娘,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来日。而上古声母据初步研究,有三十二个,与三十六字母相较,有两类要合并,其中一类就是“非敷奉微”和“帮滂并明”,二者相同,都是双唇音。
8. 《康熙字典》
【答案】《康熙字典》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汉语辞典。由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及文渊阁大学十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担任主编,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康熙字典》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是古代汉语的学习者必备的工具书。
9. 尔雅
【答案】《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它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在训话学、音韵学、词源学、方
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此外,《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被列入十三经之中。
10.声训
【答案】声训是汉语训诂学术语,又称音训。它是指通过语音分析词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推求字义的来源,说明其命名的原由。声训可分为四种:同音、双声、叠韵和音转相近。声训起源很早,先秦古籍中时常可以见到。汉代应用较广,刘熙的《释名》就是声训的专书。当时的声训,有时是出于主观臆测,尤其是关于事物命名的解说,不可尽信。直到清代,才有了较为精密的方法,运用“因声求义,音近义通”的原理来研究训诂,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二、综合题
11.运用训诂学知识,阅读《静女》一章及其注释文字。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传静贞静也女德贞静而有法度乃可说也姝美色也俟待也城隅以言高而不可踰笺云女德贞静然后可畜美色然后可安又能服从待礼而动自防如城隅故可爱也)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传言志往而行止笺云志往谓踟蹰行止谓爱之而不往见)
[1]解释注解中的词语:
传 笺 说 畜
[2]标点前一段注解文字并抄写于答题纸上。
【答案】[1]解释注解中的词语
(1)传:古书注解术语。指开经明义。这里的“传”是指汉代毛亨为《诗经》做的注解。 (2)笺:古书注解术语。此处有补充修订毛传的意思,一方面对毛传简略隐晦的地方加以阐明,另一方面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提出,使可识别。
(3)说:喜悦。是“悦”的古字,后写作“悦”
,喜爱。 (4)畜:通“慉”
[2]标点
“静,贞静也。女德贞静而有法度,乃可说也。姝,美色也。俟,待也。城隅,以言高而不可踰。”《笺》云:“女德贞静,然后可畜; 美色,然后可安。又能服从,待礼而动,自防如城隅,故可爱也。”
12.閱讀下列《論語•先進》原文及朱熹註,並回答問題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崋侍
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
也
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
哉
(2)子路率爾而封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晒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