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心理测量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因素分析法

【答案】因素分析法是人格测验的一种编制方法。具体方法是:先给被试施测大量的题目,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几个因素。一种因素代表一种人格特质,同一因素内的各题目之间有较高的相关,不同因素内的题目之间相关很低。测量这几种因素的题目就构成了人格测验。因素分析法的优点在于统计技术的先进性和量表的单维性,但也存在缺点:即因素分析的结果取决于被试和题目,如果换了题目和被试再进行因素分析,有可能得到不同的人格特质。此外,因素的命名具有主观性,量表缺乏实证效度的支持。

2. 情境压力测验

【答案】情境压力测验是一种人格测验方式。其特点是运用经过特别设计的情境,使被试产生一种情绪上的压力,然后观察被试如何应付情境,从而了解其人格特征。情绪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如各种引起惊吓的刺激、不相容的知觉暗示、失败的威胁、助手不合作等。这类测验通常被应用于军事或领导人才的选拔上。有代表性的情境压力测验是军事情境测验和无领导团体讨论。军事情境测验要求被试和其他人完成一项军事行动,测验者制造挫折情境,如他人消极抵抗被试、设计阻碍环节等,从而观察被试的反应。无领导团体讨论则是安排数名并不相识的被试,讨论某一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观察每个人的表现及是否有人主动承担起领导者的责任,从而进行人才选拔。

3. 测验的间接性

【答案】测验的间接性是指测验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活动,只能测量人的外显行为,即通过一个人对测验项目的反应来推论个体的心里特质。

4. 连续栅栏

【答案】当预测源分数只能陆续得到,而每个变量又具有自己特定的阈限(可接受的最低水平)时,不必让每个申请者都在所有的预测源上尝试,只有通过第一项,才能进行下一项。由于优胜者(录取者)必须通过一道道关口,所以把这种方法叫做连续栅栏。许多部门在选人时都采用此种策略。

在采用连续栅栏选人时,为了使选择效率达到最高,应该首先使用最有效的预测源,紧跟着

使用第二有效的预测源,依此类推。如果先使用了效度不高的预测源,就会使选择效率大为降低。

5. 信度

【答案】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若能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则其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就是信度,有时也称测量的可靠性。其测量定义为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变异数与总变异数(实得变异数)的比率,含义是在实得分数的变异中有多大比例是由真分数的变异决定的。信度是衡量一个量表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

6. 年级当量

【答案】在教育成就测验上,经常采用年级当量来解释分数。年级当量是把学生的测验成绩与各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比较,看他相当于几年级的水平。这种年级量表选择题目与指定分数的方法步骤与年龄量表类似,所不同的是用年级水平代替了年龄水平。

7. 测验标准化

【答案】测验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评分和分数解释等程序的一致性。其内容包括确定目的、科学命题、选取代表性样本、做题目分析、确定统一的指导语和施测条件、规定评分与解释、分析测验的信度、效度等。其目的在于使编制或修订的心理测验符合标准测验条件的程序。如果测验结构好,样本大且有足够代表性,对所测查的心理变量是在符合常模要求的标准情况下取样的,其测验就是标准化的、有成效的。

8. 文化公平智力测验

【答案】文化公平智力测验是美国心理学家R.B. 卡特尔和A.K. 卡特尔于1949年编制的一种智力测验。测验编制的理论基础是R.B. 卡特尔关于液态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区分,目的是把个体的一般能力从学习教育和社会背景中分离出来,排除文化影响,测量G 因素的最稳定、最核发心的成分。该测验包括3个不同水平的量表,每个量表又有A 、B 两个复本,量表1适用于4〜8岁儿童和智力落后的成人;量表2适用于8〜14岁儿童和中等智力水平

的成人;量表3适用于大学生、政府官员和其他高于平均智力水平的被试。每个量表包括系列推理、类同概括、方阵推理、定性分析4个分测验。全部为图形材料,主要测量被试从事物中发现联系和规律的能力,个别施测或团体施测均可。测得的原始分数可转换成百分等级,并据此对被试的智力水平作出评价。

9. 无领导小组讨论

【答案】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情境测验的一种。在这种测验中,安排数名互不相识的被试讨论某一问题,主试观察每个被试在讨论中的表现,但不参与讨论。用这种方式可测量三方面的内容:①个人特点,包括自信心、挑战性、主动性,主动寻求他人同意和赞赏的能力等;②达成目标的工作效率,即合作程度、适应能力、解决方案的能力等;③社交能力。

10.心理测验

【答案】心理测验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心理测验具有间接性、相对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其测量的是人的行为。一个心理测验不可能包含所要测量的行为领域的所有可能的项目,它所包含的只是全部可能项目的一个样本。

二、简答题

11.常用的智力测验

【答案】常用的智力测验主要有:

(1)比内一西蒙量表,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由比内和西蒙在1905年编制,包括30道测试题,可测量智力的多方面表现,如记忆、言语、理解、手工操作等。经过多次修订后,适用对象为3〜13岁儿童。

(2)斯坦福一比内量表,由推孟在比内一西蒙量表基础上进行修订,适用于2岁到成人,量表的最大改变在于舍弃了比率智商,引入了以平均数为100, 标准差为16的离差智商作为智力的评估。

(3)韦克斯勒量表,有韦克斯勒编制,包括;

①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适用于10〜60岁被试,又是一个分测验组成,其中常识、背数、词汇、算术、理解、类同构成言语测验分量表;填图、图画排列、积木图案、拼图、数字符号构成操作测验分量表。

②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适用于6〜16岁儿童,其测验形式基本保持韦氏成人量表的形式,只是降低了难度,增添了一个迷津分测验,用于测量知觉的速度和准确性,其主要特色是放弃智龄,采用离差智商代替比率智商。

③韦氏幼儿智力量表,适用于4〜6岁儿童,包括11个分测验,其中三个分测验(句子复述、动物房、几何图案)是为了适应幼儿特点而新编;另外8个(常识、理解、词汇、算术、类同、填图、迷津、积木图案)与原来相同。

(4)瑞文推理智力测验,适用于团体测验,由瑞文编制,是非文字型的图形测验,结果以百分等级常模进行解释,分为三个水平:

①瑞文标准推理测验,适用于5.5岁以上智力发展正常的人,属于中等水平测验;

②瑞文彩图推理测验,适用于幼儿与智力低于平均水平的人,属于最低水平的测验;

③瑞文高级推理测验,适用于智力高于平均水平的人,是最高水平的测验。

以上三种水平的瑞文推理测验均由两种题目形式组成,一种是从完整的图形中挖掉一块,另一种是在一个图形矩阵中缺少一个图形,要求被试从几个备选图形的答案中,选择一个能与图形或符合一定结构排列规律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