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依旧充斥着应试教育的竞争性、区分性和筛选性的味道,导致的后果可能是许多学生的个性学习方法和创造性思维被泯灭,该有的个性特质和数学学习激情被冲刷的无影无踪,让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数学家”等沦落为数学考试的工具。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深刻地认识到,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与成长唯一评价标准存在诸多的不足和缺陷,承认这样的评价是一种畸形评价,因为未来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取决于数学的发展,数学的威力不容忽视和小觑,而我们的数学教育却并没能将数学的威力凸显,更没有让学生真切地融入到数学学习中自由个性地成长。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道出了当今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只要青少年能聪明,有才学,国家就有希望强大富足。因此,教育工作者们迫切地倡导,利用中学生的乐群性、勇于表现自我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渴望在集体中体验自我存在价值感的角色定位成为真正促进学生自由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从学生未来发展角度提出的,更是从中国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提出来的。论文基于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五人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徐博老师“五人轮流老师团”教学模式的实践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程序化设计,给出了“五人轮流老师团”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并提出了该模式下的学生评价机制。
论文可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主要从论文的选题入手,着重提出相关的研究问题,对“五人轮流老师团”教学模式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指明研究对象,对关于学生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并指出本论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指明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是理论依据部分。主要理论依据包括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和Edgar Dale的Cone of Learning理论。
第三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详细论述了“五人轮流老师团”教学模式中,小老师们的分组、备课和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主要从学生的主动性、个性化发展的角度指出教师与学生角色发生的变化,以及学生依据知识类型学数学的不同方式:记中学、做中学和悟中学。
第四章是实验研究部分。主要对初三的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察和成绩的对照分析,最后得出结果,“五人轮流老师团”教学模式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第五章是文章的结论和总结部分。主要包括研究得到的结论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提出未来继续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