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延安大学F11中共党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四项基本原则

【答案】四项基本原则是指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所作的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所阐述的内容,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始终坚持的基本政治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四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这是由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性质决定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前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

2. 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答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全称为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会议历时长达11个月,于1945年4月20日胜利闭幕。这个会议可能是我党历史上最长的会议,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在于通过了一项在党的历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重要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它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做出结论,特别是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批判;高度评价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套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杰出贡献,肯定了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决议》指出了在全党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它正式宣布,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决议》明确指出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不能否定一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这个决议也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七大作了极为重要的准备。

3. 中共三大

【答案】中共三大,全称为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在广州召开。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问题,此次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为随后到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政治基础。中共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思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二、简答题

4.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及其结论。

【答案】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三次历史性巨变主要包括: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2)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5. 为什么说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案】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国在新民主主义胜利之后,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不是哪个人的任意选择,而是“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具体来说,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的原因有:

(1)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真理,而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学说,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创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两步走:第一步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创造了条件。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一切必要的前提。

在全国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地位的确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份;中国人民已经掌握了强大的武装力量。这些条件加上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必然使中国稳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3)1949年到1956年中国作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社会,其发展方向必然是社会主义。

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进行了坚决斗争。到1952年底,恢复和初步发展了国民经济,紧接着用四五年时间完成了对个体农业、对个体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终于使中国进入伟大的社会主义。

(4)历史事实早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历史事实也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众所周知的巨大成就,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6. 阐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答案】经过建国初期三年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辛勤努力,中国人民不仅彻底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就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1952年,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一化三改”,中国开始踏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阶段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初开始,中间经历了两个阶段。从1953年底开始是逐步展开阶段,各地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逐步推广展开,从1956年初开始,进入全面推行的高潮,到1956年底就基本结束。在中国这样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逐步实现消灭私有制这样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做到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増长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从而比较顺利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的目标,这个事实说明,中共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领导是成功。

(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要点

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要点主要包括:

①把资本主义经济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并加以区别对待。对官僚资本采取没收政策;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政策,从而实现国有化。

②采取了和平改造的方针。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遵循了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方式,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的这一设想。

③采取了逐步过渡的办法。对农业创造了从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这样从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则成功地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④把对所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实行依靠贫农、下中农,巩固地团结中农. 对富农采取从限制到逐步消灭的政策,把消灭剥削阶级同改造剥削分子结合起来;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把原来的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⑤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互相促进。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必要条件,工业化建设也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7. 为什么说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答案】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因为:

(1)从世情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有效应对“三大”、“三新”新挑战的要求。 “三大”“三新”,就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这种深刻变化给我们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