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阅读——诱思探究教学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诱思探究;阅读心理;阅读习惯

  摘要


诱思探究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通过课程,不间断地学习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认识,而处于教学过程中,在教师导向性信息的诱导下,以情激情,以诱达思,启动自身的心理活动,从而逐步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诱思探究教学论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诱思探究教学法是真正的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在语文学科中运用诱思探究教学法时,基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发散,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要很快地进入情境,而且要结合已有的阅读经验和教师的科学引导,对文本进行自我意识的加工和理解。如果学生本身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诱思探究教学法是根本无法顺利开展的。本文对两个课堂实录进行了对比,可以发现学生阅读能力较好的班级,开展诱思探究要顺利得多,高效的多,学生提出的问题也相对比较高级,而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语文课实施诱思探究法的时候,则很容易陷入被动,提出的问题也比较低级,学生的“思”和“探究”也根本无法取得实质的成效,语文课堂低效、被动。

通过跟踪46名学生一学期借阅情况和读书量,发现中学生的阅读存在着没有一定的阅读方向、没有较明确的阅读计划、阅读的效率低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阅读现状两个方面着手,主要从中学生的阅读心理特征、阅读过程心理特征、改善阅读现状对策包括推荐阅读计划以及阅读书单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等三方面,对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阅读素养的提高,是诱思探究这一高效教学法的源头活水,它不仅是促进了诱思探究教学法的顺利推进,更是符合当今的高效语文课堂的要求,促进“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想课堂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