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国民经济学802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之金融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表外业务
【答案】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又包括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如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利率协议、票据发行便利、贷款承诺、备用信用证等业务。通常提及的表外业务专指后一类,属狭义表外业务。其中,远期利率协议是一种远期合约,买卖双方商定将来一定时间段的协议利率,并指定一种参照利率,在将来清算日按规定的期限和本金数额,由一方向另一方支付协议利率和届时参照利率之间利息差额的贴现金额; 票据发行便利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中期周转性票据发行融资的承诺,属银行的承诺业务; 备用信用证是银行担保业务的一种主要类型,通常是为投标人中标后签约、借款人还款及履约保证金等提供担保的书面保证文件。
2. 市场有效性
【答案】市场有效性一般是指在市场上,商品买卖之间的相互行为形成某一特定商品价格,这一价格能够全面反映有关商品的所有公开信息,尤其在出现任何有关的新信息后,上述价格应该能够立即随之做出调整的整个过程的效率。对市场有效性的直观刻画是:价格可以反映所有公开的信息; 价格对有关新信息可以做出迅速且不偏不倚的反映; 没有可能利用公开信息进行套利。按照影响证券价格的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有效市场理论将市场分为弱式、半强式和强式三种有效市场。在弱式有效市场存在情况下,证券价格反映了其所有历史交易信息,即有关证券的历史信息己经被充分披露、均匀分布和完全使用,任何投资者不可能通过任何方法来分析这些历史信息以取得超额收益; 在半强式有效市场存在情况下,证券价格已经充分、及时地反映了所有可通过正当途径获得的公开信息,例如公司公布的盈利报告、分红、送配股的公告、会计政策变动以及专业机构公开发表的资料等,即证券价格的形成反映了全部投资者对所有公开信息的判断; 在强式有效市场存在情况下,证券价格已经充分及时地反映了所有公开的与内幕的信息。 3. 市场证券组合(market port folio)
【答案】市场证券组合指个人或机构投资者所持有的各种与整个资本市场的构成完全相同的有价证券组合的总称,通常包括各种类型的债券、股票及存款单等。证券组合的分类通常以组合的投资目标为标准。证券组合按不同标准可以分为避税型、收入型、增长型、收入和增长混合型、货币市场型、国际型及指数化型等。投资者构建证券组合的原因主要有:①降低风险。资产组合理
论证明,证券组合的风险随着组合所包含证券数量的增加而降低,资产间关联性极低的多元化证券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非系统风险。②实现收益最大化。理性投资者的基本行为特征是厌恶风险和追求收益最大化。投资者力求在这风险和收益中达到可能的最佳平衡。如果投资者仅投资于单个资产,他只有有限的选择。当投资者将各种资产按不同比例进行组合时,其选择就会有无限多种。这为投资者在给定风险水平下获取更高收益提供了机会。当投资者构造证券组合来平衡风险和收益时,他能够得到比投资单个资产更为满意的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具体来说,市场证券组合具有如下特点:(1)市场证券组合包含了资本市场上全部种类的上市证券; (2)每一种证券在市场证券组合中所占的比重,与该种证券的总市值占整个资本市场总市值的比重相等。
4. 收入性不平衡(Income Disequilibrium)
【答案】收入性不平衡是指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引起国民收入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可能是经济周期,也可能是经济增长速度,还可能是国家的经济政策。国民收入变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对外需求的增减来实现的。一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将导致一国贸易支出和非贸易支出的增加; 国民收入减少,则贸易支出和非贸易支出都会减少。
5. 格雷欣法则(Gresham'slaw )
【答案】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律”。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规定的法定比例流通,结果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金银比价平行存在。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相背离,从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这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
二、简答题
6. 阐明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答案】首先,马克思是以完全的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他的论证是:(1)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黄金的价值,而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所以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 (2)商品价格有多大,就需要有多少黄金来实现它; (3)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黄金却留在流通之中可以使另外的商品得以出售,从而一定数量的黄金,流通几次,就可使相应倍数价格的商品出售。因此,有:
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这三个因素。 马克思在分析这个问题时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假设,即在该经济中存在着一个数量足够大的黄金贮藏:流通中需要较多的黄金,黄金从贮藏中流出; 流通中有一些黄金不需要了,多余的黄金退出流通,转化为贮藏。也正是由于假设存在有这样一个调节器,所以流通需要多少货币,就有多少货币存在于流通之中。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并不一定必然存在这样的假设条件。
其次,马克思进而分析了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纸币是由金属货币衍生来的。纸币所以能流通,是由于国家的强力支持。同时,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有流通,才能作为金币的代表。如果说,流通中可以吸收的金量是客观决定的,那么流通中无论有多少纸币也只能代表客观所要求的金量。也就是说,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币流通规律不同:在金币流通条件下,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由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的; 而在纸币为惟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再次,马克思还曾分析银行券的流通规律。认为,这类信用货币的流通规律也服从于他根据金币流通所分析出来的规律。
7. 根据马科维茨模型,投资者会怎样选择证券组合? 为什么?
【答案】根据马柯维茨模型,投资者会将有效边界曲线与自己的偏好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所代表的证券组合作为自己的最佳选择。
在马柯维茨假设下,每个投资者都将遵循“在给定相同期望收益率水平的组合中,投资者选择方差(从而标准差)最小的组合; 在给定相同方差(从而给定了标准差)水平的组合中,投资者会选择期望收益率最高的证券组合”这一共同的筛选原则。因而他们均会在有效边界上选择一个组合。但由于不同投资者偏好态度的具体差异,他们会选择有效边界上不同的组合,其原因在于马柯维茨假设未对有效边界上的组合之间的比较关系做出限定。而投资者个人根据自己的偏好态度拥有自己的无差异曲线。通过无差异曲线,投资者能够对任何证券之间的满足程度做出比较,特别地,他也就能对有效边界上不同组合的满意程度做出比较; 位置越靠左上的无差异曲线上的组合满意程度越高。如此,有效边界上位于最靠上的无差异曲线上的证券组合便是所有有效组合中该投资者认为最满意的组合,即在该投资看来最优的组合。这一组合事实上就是无差异曲线与有效边界相切的切点所对应的组之从
8. 什么是利率? 它是如何分类的?
【答案】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额的比率,即利率一利息/本金。
利率按照不同的标志,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经济生活中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
(1)按照计算日期不同,利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三种。年利率是指按年计算的利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月利率是指按月计算的利率,通常用千分数(%。)表示; 日利率是指按天计算的利率,通常用万分数()表示。三者可相互换算:
年利率=12×月利率=365×日利率
日利率=(1/30)×月利率=(1/365)×年利率
(2)按照计算方法不同,利率分为单利和复利两种。单利是指不论期限长短,只按本金计算利息,利息不再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其计算公式是:
式中,I 为按单利计算的利息额,p 为本金,r 为利率,n 为借贷期限。其本利和S 的计算公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