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710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事业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密尔顿(JohnMilton )

【答案】约翰·弥尔顿(JohnMilton , 1608-1647)是英国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其出版自由思想从18世纪起受到重视,是“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1644年发表的《论出版自由》,是世界上第一本提倡出版自由,反对封建传统书刊检查制度的著作。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后,发表《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指出君主权力来自人民,人民有权废黯甚至处死滥用职权的暴君。

2. 《每日译报》

【答案】《每日译报》是上海孤岛时期,共产党在上海租界创办的一份以翻译为主的抗日报纸,1938年1月21日创刊,其前身是《译报》。该报聘请英国商人担任发行人兼总编、经理,但实际负责编务的是中共上海市文化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梅益等人。《每日译报》初为吐开小型日报,内容与《译报》基本相同,后改革版面、充实内容,除刊登外报译文外,还刊登自己采编的新闻。((每日译报》常刊登中共中央的文件和负责人的文章、讲话,还采用“特讯”、“专电”等形式报道有关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消息,反映抗战前线的战况。1939年5月18日,上海租界当局以《每日译报》所刊文字与维持租界安定有所抵触为借口,迫令其停刊两周。与此同时,日伪组织收买了该报发行人,致使《每日译报》在停刊期满后无法复刊。

3. 《红色中华》

【答案】《红色中华》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也是我国在人民政权下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报纸。1931年12月11日在瑞金创刊,1934年10月3日出版第240期后,随红军长征暂告停刊,史称这一时期该报为《红色中华》瑞金版。《红色中华》创刊后,配合当时党政中心工作,展开大规模的宣传报道,进行生动有力的战争动员,引导群众为完成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每一项中心任务而努力。瑞金版发行量初期为数千份,后来超过10000份,最多时达40000份。

1936年,《红色中华》在陕北瓦窑堡复刊,限于物质条件改为油印。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于1937年1月改名《新中华报》。

4. 世界新闻报(英国)

【答案】《世界新闻报》创办于1843年,是一份星期日报纸,1969年易主澳大利亚报业主鲁伯特·默多克(RupertMurdoch )。集中报道一周以来的体育新闻、黑色与黄色新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冲击视觉,使得该报得到了迅速发展,发行量达到500万份,成为英国和英语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周报。

2011年7月,《世界新闻报》陷入窃听丑闻,记者对被绑架小女孩米莉·道勒手机语音信箱进行窃听,并私自册」除了其中的部分留言,干扰了警方破案的视线,最终导致道勒没有被及时营救而遇害。《世界新闻报》的窃条件提出了质疑,议题性质(是否与个人利益相关)、人格差异(中坚分子)可能使其失效,孤立恐惧动机和大众传播效果也遭受了批评。

5. 《新生》周刊

【答案】《新生》周刊于1934年2月10日在上海创刊,邹韬奋的好朋友杜重远任主编。该刊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生活》周刊的继续,只是《小言论》专栏改名为《老实话》。发行量达10万份。1935年,上海《新生》周刊发表易水的杂文《闲话皇帝》,说到日本天皇是个生物学家,做皇帝是为了统治需要,否则他在生物上会有更多的成就。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借口此文“侮辱天皇,妨害邦交”,要求国民党政府查处。国民党政府当即查封《新生》周刊社,判处主编杜重远徒刑一年又两个月。这就是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新生事件”。

6.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答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该台创办于1940年,呼号是XNCR , 1943年由于设备发生严重故障,暂停播音,抗战胜利后恢复。广播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共中央重要文件、权威报刊重要文章、国内外新闻、音乐、科学常识、革命故事等。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从空中突破了国民党的封锁,把声音播送到了国统区。在抗战时期,对口军广播在瓦解敌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国广播事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7. 《解放日报》

【答案】《解放日报》是中国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的、每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革命报纸。该报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由原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而成,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停刊。该报创刊初期曾以大量篇幅报道、评论苏德战争的爆发,对国际形势作出了科学的分析,但同时也出现了脱离根据地群众和工作实际的倾向。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解放日报》于1942年进行改版,内容改以报道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为主,加强了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组织性,突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和根据地、八路军的情况。该报还发表了许多阐述新闻工作的社论和文章,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础。毛泽东为该报撰写、修改了大量社论、评论和消息,他的重要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

会上的讲话》都是首先在该报发表的。

8. 《电信条例》

【答案】《电信条例》是中国历史卜第一个涉及无线电事敬的法律,1915年4月由袁世凯政府颁布。该条例明确规定,无线电器材属军用品,非经陆军部特别许可不得自由输入中国。同时,未经中国政府有关当局批准,不允许外国在中国境内私自设立无线电台,擅自收发无线电报。但是,无视中国主权的帝国主义列强根本不把这一法令放在眼里,私自输入无线电器材和私建无线电台之事不胜枚举。

9. 邓拓

【答案】邓拓是我国著名记者、报刊主编、政论家、杂文作家,是当代中共新闻事业的创建人之一。青年时代受进步书刊的影响,积极参加革命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邓拓进入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从事党的报刊工作并长期担任主要的负责人,先后任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党报委员会书记、《晋察冀日报》社长、新华通讯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等职务。1949年8月到1958年9月,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为宣传贯彻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建设发展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积累了丰富经验。邓拓从事报刊活动近30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新闻工作者。在《晋察冀日报》工作期间,一手拿枪,一手握笔,坚持“马背办报”。在《人民日报》和《前线》杂志工作期间,除担任报刊主编外,还撰写了大量社论,为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为《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前线》杂志的“三家村札记”等专栏写的杂文,谈古论今,包罗万象,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读者欢迎。

10.新华通讯社

【答案】新华通讯社的前身是1931年创建的红色中华通讯社,1937年1月,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抗战爆发后,新华社发稿范围逐渐扩大。在抄收电讯方面,新华社编辑部把收到的国外电讯译成中文,编成油印的《每日电讯》参考资料,每期发行约400份,供中央领导及各机关参阅。1939年年初,中共中央决定将新华社与《新中华报》分开,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标志着党的新闻通讯事业走向成熟。

二、简答题

11.简述“大跃进”宣传报道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

【答案】对于迫切盼望改变国家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大跃进”无疑是催人奋进的号角。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特别是指导思想上的错误,不尊重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使人民群众的辛勤劳作陷于盲动,口号和指标越来越离谱,甚至造成浮夸成风。宣传报道在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1)基本特征

①声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