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新编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汇率决定货币分析法(money approach)的主要思想和观点。

【答案】汇率是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价,汇率决定理论是分析汇率大小及变动规律的学说。20世纪70年 代以来,将汇率作为一种资产价格(即一国货币资产用另一国货币进行标价的价格)的分析方法应用到汇率决定 理论中,形成了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说,取代了汇率的国际收支流量分析。根据对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可替代性 的不同假定,资产市场说可分为货币分析法与资产组合分析法。

(1)货币分析法的假定

①在资产市场分析中,假定本国居民主要持有三种资产:本国货币、本国发行的金融资产(主要是本国债券)、 外国发行的金融资产(主要是外国债券),这样一国的资产市场就由本国货币市场、本国债券市场、外国债券市场构成。

②假定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两者可完全替代,因此非抛补的利率平价成立。

③资金是完全流动的,抛补利率平价始终成立。即远期利率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水平之差。

(2)货币分析法的分类及基本内容。

在货币分析法的内部,又依据对价格弹性的不同假定,分为弹性价格分析法和粘性价格分析法。

①弹性价格分析法简称为汇率的“货币模型”。如前所述,本国债券和外国债券是完全可替代的,因此这两 种资产市场实际是一个同一的债券市场。这样,在本国货币市场处于平衡状态时,债券市场也必然处于平衡状态。 因此,货币模型集中分析的时本国货币市场上货币供求的变动对汇率的影响。这样,弹性价格分析法的基本结论 是:本国与外国之间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利率水平以及货币供给水平通过对各自物价水平的影响而决定了汇率水平。货币模型体现了资产市场分析的基本特点,即对未来汇率水平的预期直接影响到即期汇率水平的形成。

②粘性价格分析法又称汇率决定的“超调模型”。超调模型与货币模型的区别在于:它认为商品市场与资产 市场的调整速度是不同的,商品市场的价格在短期内具有粘性,这使得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能成立,经济存在 着由短期平衡向长期平衡过渡的过程。“超调模型”的结论为:当商品价格在短期内存在粘性而汇率、利率作为 资产价格可以自由调整时,为维持经济平衡,汇率在短期内的调整幅度超过长期水平,这一现象被称作“汇率超调”。由于在一段时期后,价格才开始调整,所以长期平衡就是价格充分调整后的经济平衡。可以看出,货币模 型中所得出的结

论实际上是超调模型之中长期平衡的情况。

2. 如何搭配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现一国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答案】蒙代尔认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与名义收入有着相对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也存在两种独立的政策工具来实现内外两方面的经济目标。所以,只要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合理搭配使用,就有可能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图1 财政政策与货币

图1说明了政策搭配原理,图中横轴表示利率水平,代表货币政策;纵轴表示财政支出水平,代表财政政策。

国际收支盈余;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赤字;通货膨胀国际收支赤字;失业

国际收支盈余;失业

BB 线为外部均衡线,该线上任意一点都代表由一定的利率水平与财政支出的组合而达成的国际收支均衡状 态。BB 线向右上方倾斜,即斜率为正。这是因为,当利率提高时,会导致外部资本流入,且紧缩国内需求促使 进口减少——两者都会导致国际收支盈余。这时,必须增加财政支出,扩张国内需求,促使进口增加,方能对国 际收支盈余产生反向作用,导致国际收支均衡。BB 线左上方的任一点,表示财政支出过度,超过了均衡的财政 支出水平,导致进口增加的程度太大,高出了利率提高所带来的进口减少程度,从而发生国际收支赤字。同理, BB 线右下方的任一点,表示发生了国际收支盈余。

YY 线为内部均衡线,线上任意一点都代表使国内均衡得以实现的利率水平与财政支出的组合。YY 线也是 正斜率。这是因为,利率提高时,国内需求紧缩,促使就业和物价水平下降,国内总需求低于总供给。这时,必 须增加财政支出,扩张国内需求,方能对国内的总供求失衡产生反向作用,导致国内总供求均衡。YY 线左上方 的任一点,表示财政支出过度,超过了均衡的财政支出水平,导致国内总需求扩张的程度太大,高出了利率提高 所带来的总需求减少程度,从而发生供不应求,出现通货膨胀。同理,YY 线右下方的任一点,表示国内需求不 足,存在失业。

BB 线较为陡峭,这是由国际资本的流动造成的。利率提高,不仅紧缩国内需求促使进口减少,还带来外部 资本流入,这样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个方面促使国际收支盈余。而财政支出增加,仅仅是扩张国内需求促使 进口增加,也即只从经常项目一个方面对国际收支盈余产生反向作用。

也即财政支出的力度要足够大。要达到均衡,这个反向作用必须足够大,这样,利率小变动一下,

财政支出就会大变动一下。而利率和财政支出变动对国 内总供求的影响,由于不涉及国际资本流动,故而YY 线较为平坦。由于两条线一个较陡峭,一个较平坦,必然 会存在一个交叉点。这个交叉点E 就是内外部同时实现均衡的均衡点。

蒙代尔得出了他的政策“分派原则”:在固定汇率制下,只有把内部均衡目标分派给财政政策,外部均衡目 标分派给货币政策,方能达到经济的全面均衡。这即是蒙代尔的“政策搭配理论”(见表1)。依据这样的思 路,有一个最佳政策配合的设计:

表1 不同失衡状态下的最佳政策配合

和所有的理论模型一样,面对实际经济生活,“政策搭配理论”用于实践会受到很多制约。但是它大大开阔 了政策制定者的思路,有助于不断提高宏观决策水平。

3. 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节拮施。

【答案】(1)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经济因素的,也有非经济因素的。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五种原因:

①季节性和偶然性原因。由于生产、消费有季节性变化,一个国家的进出门也随之而变。季节性变化对进出口的影响并小一样,由此造成了季节性失衡。典型的季节性国际收支失衡发生在以农产品作为主要出口商品的发展中国家。无规律的短期灾害如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也会造成一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引起国际收支失衡。季节性和偶然性国际收支失衡都是临时性的,它们对国内经济的危害相对较小。

②周期性原因。因经济周期波动使经济条件变动而发生的盈余和赤字交互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例如,在经济繁荣时期,进口需求增加,可能出现经常项目赤字; 在经济萧条时期,进口需求下降,可能出现经常项目盈余。从资本与金融项目看,经济繁荣时期,投资前景看好,资本流入增加; 经济萧条时期,投资前景黯淡,资本流出增加。二战后,主要工业国的商业周期波动极易传播至其他国家,从而引起世界性的周期波动,致使各国国际收支出现周期性失衡。

③货币性原因。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利率水平等货币性因素与其他国家比较发生相对变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货币性失衡。例如,一国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多,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该国一般物价水平和生产成本便会普遍上升,该国的出口便会受到抑制,而进口则受到鼓励,从而造成该国经常项目收支恶化。另外,货币供应量过多,还会引起本国利率下降和资本流出增加,从而造成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逆差。两者结合在一起,会造成一国国际收支逆差。货币性失衡不仅与一国经常项目有关,也同资本与金融项目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