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预测性新闻

【答案】预测性新闻是指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所做的报道,即前瞻性报道,这和那些着眼于过去的报道,即回眸性报道是不同的。前瞻不能割断历史,回眸也可以展望未来,它们互有渗透,当然,又各有侧重。预测性新闻则带有不确定因素,这是因为预测本身就包含了不确定性。预测的结果,一般有三种可能:①正确; ②基本正确; ③不正确。但从总体上看,它对人类生活至少能起到鼓舞、指向、警示三种作用。这也正是这类新闻能在新闻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受到重视的原因。

2. 追踪采访

【答案】追踪采访,是指为了回答报道给读者留下的悬念、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对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进行的采访,也是着眼事物新变化、新发展的一种采访。追踪采访不是简单获取信息的那种采访,它是记者沿着事物发展轨迹所作的一种深层次的采访,一种弄清底细的采访,一种寻求新答案的采访。追踪采访写出来的报道,具有自己的特色,不同于一般采访写出的报道。追踪采访是采访深入的一种表现,从采访环节而言,着眼点在追踪,追个水落石出。

3. 事件追踪采访

【答案】事件追踪采访,一般是在事件发生后,为弄清事件发生的真相,追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结局,所进行的采访。这是一种进行式的采访。这种采访写出的报道也是进行式的,有头有尾,有过程,有矛盾,有冲突,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4. 记者招待会采访

【答案】记者招待会,通常有一位主持者(也称新闻发言人,有时也会带上几位助手)在会上先发布某项(或某几项)新闻信息,然后回答众多的记者的提问。有的只发布信息,不接受记者提问。有的主持者先不发表讲话,直接由记者提问。在记者招待会上,记者的提问,有的是事先提出问题,让主持者准备好来回答的,但更多的是即席提问。记者招待会采访的运作要求有:①会前要摸清意图,以便考虑是否出席,并且做好对有关间题的研究和准备; ②提问要开门见山,要讲究“质量”; ③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参加记者招待会的记者除了要会问、会听之外,还要注意会观察,会记录。

二、简答题

5. 调查研究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答案】采访工作的基本性质是调查研究,所以,要强调记者具备调查研究的作风。调查研究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

(1)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要带主观框框调查。要搞好调查,脑子里要装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装着全国的形势,要装着党在一个时期的宣传思想,要装着许多问题。反对带框框,是反对主观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正确思想指导下进行调查。在正确思想指导下进行调查,任何时候都不可少。

(2)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

要解决问题,还须做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这就是分析的过程。系统的调查研究,不是零碎的调查研究; 周密的调查研究,不是粗枝大叶的调查研究。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要求:

①不但要了解事物的现在,而且要了解事物的过去,即事物发生、发展的历史;

②不但要了解矛盾的普遍性,而且要了解矛盾的特殊性,要研究事物的特点;

③不但要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而且要了解事物的外部联系,不是从个别事例上去把握事物,而是从事实的总和上去把握事物,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④不但要了解事物的梗概,而且要了解事物的细枝末节。

6. 记者为什么既要是“杂家”又要是“专家”? 从才能的角度看,应该如何加强记者自身的基本功训练?

【答案】记者由于其工作的特点,接触对象极其广泛,采访报道的面又涉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因此,对知识的掌握要求很高。记者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在广博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有比较精深的知识。

(1)记者既要是“杂家”又要是“专家”的原因:

①记者应该是一个“杂家”,要有广博的知识。

记者知识丰富,思想驰骋的天地就广阔,联想能力就强,同采访对象接触时共同语言就多,采写新闻时也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台则,知识贫乏,遇事一问三不知,提问题又小着边际,采访势必闹出笑话。

②记者还应该是个“专家”,在广博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有比较精深的知识。

当代的记者一般都有大体的分工,有一定的相对稳定的采访活动的范围,负责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的报道。记者在自己的分工范围内,要努力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只有这样,记者才能在自己所负责的采访领域内,更及时、更准确、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作出高人一筹的报道。

(2)加强记者自身的基本功训练,应该从以下几个力一面着手:

记者要学、要练的基本功是很多的,从记者的才能这个角度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了解、把握客观实际的能力; 二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三是新闻业务技能的运用能力。

①记者的才能,首先就表现在对客观实际的了解和把握上。记者要成为“消息灵通人士”,就要深入实际,广交朋友,广开采访门路,增强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新闻采访是记者的日常调查研究活动,这中间有许多学问,有许多具体经验,需要记者结合实践去磨练、去掌握。但这方面才能的培养,光靠日常的采访锻炼还不够,还需要记者有意识地加强某些专题调查研究、蹲点调查研究等基本功锻炼。

②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也是记者的一项重要才能。新闻报道也是一项难度很大的语言文字工作,它不仅要求准确、鲜明、生动、精练,而且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要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就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基本功锻炼。例如,语法、修辞、逻辑,这此基础的东西一定要弄懂弄通,掌握得扎扎实实。同时,要注意提高语言文字的修养,善于运用语言艺术。

③新闻业务技能的熟练运用,更是记者才能的集中体现。记者应该认真学习、精心掌握各种新闻业务工作的技能,尽可能地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例如,新闻写作的“十八般武艺”都要拿得起,懂得运用哪一种“武艺”来恰当地表现自己采访到的东西; 对新闻从采访到传播的整个生产过程和环节都要尽量地熟悉,‘懂得其中的规律和要求; 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还应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好自己手中的“武器”一一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 在今天的“网”上时代里,记者还必须学会使用计算机,懂得借助电脑、“互联网”等现代技术为新闻采访工作“增光添彩”。

7. 怎样把座谈会开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答案】把座谈会开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需要做到:

(1)要开展讨论。座谈会不要简单地开成一问一答式的,必要时还应开展讨论。讨论式调查,就是设置对立面,这样有利于调查深入,把会开得生动活泼。

(2)要善于启发引导。座谈中,会出现这种情况:谈到一定程度时谈不下去了。而要了解的问题还不清晰,这时候记者就要善于启发引导,让发言继续下去。如果座谈会出现沉闷的局面,记者还要想法使它活跃起来。如何把座谈会开得活泼有趣,是不可不注意的一个问题。

(3)座谈会结束后,记者还要做好以下工作,使座谈会富有成效:

①要及时整理材料。对会上的发言进行分析与综合;

②如果需要,有的马上要写成报道,或写成“内参’夕;

③在座谈会上谈得不清楚或不深的问题,可以通过个别访问来解决;

④调查会上发现了新闻线索,会后要跟踪追击。

8. 为什么要强调采访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需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答案】需有很强的参与意识是指记者不能因为“新闻源”主动向记者发布新闻,就采取被动态度,只带耳朵不带嘴,记者要主动参与,积极提问。需有很强的竞争意识是因为“新闻源”面对一批记者发布新闻,又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发布新闻,记者面临着一个竞争的问题,要有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