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712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理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爱德华·默罗
【答案】爱德华·罗斯科·默罗是美国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1935年进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1937年开始主持该公司欧洲办事处工作。1938年他首先从维也纳向美国听众报道了纳粹德国入侵奥地利的消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从伦敦报道战况新闻,多次在英国广播公司大楼屋顶上进行德国空军轰炸伦敦的现场实况报道。他报道新闻的第1句话“这里是伦敦”在美国流传很广。他的客观、冷静的报道风格赢得了美国听众的信任。1954年,他在自己主持的“现在请看”电视节目中,持续地揭露了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侵犯人权的丑行,受到美国舆论界的赞赏,被誉为电视节目的开拓者。曾获国际埃米奖。
2. 新闻特写
【答案】新闻特写是指对新闻事件、人物活动和场景中富有特征的局部,作细致描绘和再现的报道形式。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它抓住新闻事件中一个富有特征的片断,或一位新闻人物活动的片断,采用文学笔法加以细致地描绘,使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从而获得具体的印象。亲切、具体、形象,是新闻特写的长处。它的形象化表现,既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效果,又有诱发联想的力量。特写以细致的笔触描绘局部,要求选材高度集中,富于特点,切忌贪大求全。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事物作动态描写和立体再现,力求给人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
3. 第三人效果
【答案】第三人效果是指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媒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第三人效果的基本思想是:特定的消息“对你我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效果,但是一般读者很可能受到很大影响”。其假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与感受有关,假设“人们认为,大众传播的消息对其他人会比对自己有较大的效果。”另一个部分与效果有关,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人们会采取各种行动。这些行动就组成了原本消息的效果—虽然不是很直接的效果。
4. 《新青年》
【答案】《新青年》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青年杂志》,自第2卷起因有重名之嫌而改为本名。16开月刊,每出满6号为一卷,从创刊至1922年7月,共出刊9卷54号。创办人陈独秀。《新青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陈独秀主撰阶段、
编辑部同仁轮流主编阶段和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阶段。其卞要宣传内容包括:①提倡自由民卞,反对封建礼教,开展批孔运动;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③发起文学革命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5. 舆论导向
【答案】舆论导向又称舆论引导,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具体而言,舆论导向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 ②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 ③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
6. 新闻事业
【答案】新闻事业是指以传播新闻为主要活动的、有组织的新闻机构。现代新闻事业主要包括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期刊社、新闻电影制片厂等专门机构; 它们运用采访、编辑、通联、出版、发行等组织系统以及新闻体裁和编排技术手段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组织是传播新闻的工具,既是社会舆论机关,又是阶级舆论机关。其基本功能是:沟通情况,传递信息; 反映舆论,引导舆论; 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提供娱乐,丰富文化生活; 刊登广告,提供社会服务。
二、简答题
7. 经营管理在新闻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案】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报纸、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的重要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介经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新闻媒介在新闻事业发展的实践中逐步明确、逐步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的新闻媒介不仅是党和人民的舆论机关,同时也是一个经营性企业,必须获得经济上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管理模式的根本性转折,引入丁市场机制,把新闻宣传职能之外的媒体经营要素推向市场,让它参与新闻市场的竞争,壮大自身的实力,由此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
(2)加强经营管理是新闻媒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纳入正常轨道,新闻媒介也不例外。新闻媒介必须通过有效的经营,从市场上获得价值补偿与价值增值,才能维持生存,否则新闻媒介将难以为继,更谈不上发展了。
(3)新闻事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包括
新闻媒介在内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一种新的财富创造形态,成为现代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问软实力竞争与国际利益均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壮大传媒产业的实力,也是增强我国新闻传媒影响力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4)新闻媒介经营管理也是新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早期的新闻学著作就将报纸经营管理纳入研究范畴。党的十四大以后,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又被历史推到了前台,新闻事业发展的现实也提出越来越多的新问题要求新闻学从理论上作出回答。其中涉及的理论命题有:媒介的政治属性与经济属性的关系,喉舌功能同产业功能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等。要对这些问题作出相应的回答,就需要加强对新闻媒介经营管理的研究。
8.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素质?
【答案】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素质:
(1)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利益忘我奋斗的献身精神
新闻工作是一个艰苦的工作,也是一个有风险的工作。新闻工作会造就一批而且也需要一批在社会上有名气的记者,但新闻工作也同样需要有更多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无名英雄。新闻工作的这一特点,就需要任何一位立志从事新闻工作或正在新闻工作岗位上的同志十分热爱党的新闻工作,需要有一种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党和人民利益而忘我奋斗的献身精神。
(2)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党的方针政策是搞好宣传报道的一个依据,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才能更好地开展宣传工作。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休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不但要在实践中去考察它执行的情况,而且还要从理论上去正确理解它、把握它,然后才能恰如其分地宣传它。
(3)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
新闻事业必须真实地、迅速地反映现实的变动,因此,新闻工作者应始终与实际、群众保持经常的联系。在新闻工作中,和实际保持联系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蜻蜓点水”,关起门来想点子,凭着经验吹路子,跑到下面找例子.这种联系只是表面上的接触,并不叫“深入”。这是新闻、评论中平庸之作的致命伤。另一种是和实际生活相联系,长年累月地深入下去,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了解现实的变动,反映人民群众的生动活泼的创造和人民群众的要求、意见、呼声。后者才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好作风。
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还改造了自己的世界观,增强了对群众的感情,产生了真诚地为群众服务的愿望,说群众想说的话,与读者共悲欢哀乐、甜酸苦辣,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