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材料三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 材料三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众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514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3845家……--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 材料四“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2011年)请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请回答:
简述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
简述制定方案战术的基本内容。
简述技术创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