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813新闻传播业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813新闻传播业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813新闻传播业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8 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813新闻传播业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15 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813新闻传播业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23 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813新闻传播业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29
一、名词解释
1. 系列报道
【答案】系列报道是指对在一个较短时间内人们普遍关心的几个重要的相关问题或一个重大问题的几个侧面,分为若干各自独立又有机结合的篇章加以报道的形式。选好主题是完成系列报道的关键,它不仅要统帅所有的材料,还要统帅各个独立篇章的中心思想,使它们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占有大量材料是完成系列报道的基础。安排系列顺序时应注意各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才有利于发挥其强势。系列报道不仅仅简单报告事件的现状、变动和结果,而且还需透过现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回答人们关心的问题。是一种有较强指导性的报道形式。
2. 新闻性谈话节目
【答案】新闻性谈话节目,是在主持人主持下,邀请嘉宾和观众,就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平等的对话交流方式,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观点与见解。谈话节目的特点在于:通过各抒己见的谈话,传播观点与见解,反映当代人的心态、观念。谈话节目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共同参与、直接对话共同完成,因此,谈话节目成功的很重要原因在于选择好话题、参与谈话的对象和主持人现场的驾驭能力。
3. 直接性导语
【答案】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和评述式等。
4. 传播产品
【答案】传播产品是指新闻作品的功能在于传播。具体地说,它是向大众传播新闻的产品。传播是新闻的活力,是新闻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新闻得以生存的形式。对报纸来说,一篇新闻报道,记者写出来,只有上报刊登了,也就是说传播出去了,进入了读者市场,它才可能发生作用。如果被压下不发,没有见报,那么它就失去了传播的前提,也就丧失了新闻的生命力。对那些已经进入读者市场的新闻报道来说,有多少读者阅读了这篇稿件,阅读后的反映如何,则决定着这篇稿件传播面的宽窄以及传播力的强弱。新闻报道的接受者是读者,新闻报道的市场在读者,西方新闻学说:“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而流通的。”即读者是买主,办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新闻报道是写给读者看的。
5. 网络新闻
【答案】网络新闻是指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图像、音响、动画等手段,借助网络平台和网络技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所进行的报道。也即通过因特网发布、传播的新闻报道。其途径可以是万维网网站、新闻组、邮件列表、公告版、网络寻呼等手段的单一使用或复合使用,其发布者可以是任何机构也可以是任何个人。
6. 提问
【答案】提问是指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提问的主要技能与方法可分为正面提、侧面探、反面激三种形式,还可以分为开放式提问和闭合式提问两类。提问时要注意做到简洁、具体、深刻、间接、自然、节制。提问是记者通过发问和寻求答案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提问质量的优劣、水准的高下,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与写作整体活动的成败。
二、简答题
7. 怎样认识非事件性新闻的特殊价值?
【答案】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它们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空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非事件性新闻的日益增多在于其特殊的传播价值:
(1)以消息体裁报道非事件性事物,可以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报道面。
教育的普及使人们对“大世界”更为关心,“信息欲”也更为强烈,单纯报道事件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媒体肩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信息的重任。非事件性消息报道内容的无限性拓展了新闻报道领域和范围,适应时代和读者的需要。
(2)非事件性消息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指记者不但要对事件进行分析,而且要改变只关注已知事件、被动采访的做法,促使记者主动去采写尚未构成事件的社会问题。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促使记者主动寻找报道题材,在更广阔的领域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发挥新闻报道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
(3)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具有“读物”的性质,有欣赏价值和“抚慰”作用。
趣味性、情趣是“读物”的主要特色,一部分富有人情味、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非事件性新闻,可以给读者带来精神的」偷悦。
(4)非事件性消息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
由于独家新闻采访范围的限制,大量的非事件性报道,因其多是建立在尊重事实和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策划上,便于智取,所以就成了媒体推陈出新,超越对手的有效武器。
8. 为什么说新闻跳笔能够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
【答案】读者看报的特点是“时间短、随手翻”。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新闻报道作品要有“一眼功效”,并要适应读者的快速阅读。以多段体为主要特征的“跳笔”,能够在视觉与思维
上为读者提供这种方便。
(1)跳笔要求段落短,而且每段讲清楚一件事实。这种叙述方法便于读者集中注意力,即便阅读受到干扰,一时停顿,回头再看也不必花费很多精力去寻找“接读”的地方。
(2)长篇大论很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疲劳。而“跳笔”使每个小段落形成一个新鲜的阅读兴奋点,多段则形成多个阅读兴奋点,段与段之间既给了读者喘息、休息的机会,以下一个兴奋点刺激读者,使他有兴趣,并保持足够的阅读耐力在快速阅读中将整篇报道读完。
(3)运用跳笔写作的新闻报道,排在报纸的版面上黑白相间,疏密有致,容易让读者“一见钟情”。美国新闻学者提出,段落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的一种印刷手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郑兴东教授在《试论版面语言》一文中也说:“运用适当的空白作背景,能使感受之间的差别增大,形成鲜明的感觉对比,从而更好地引起读者的注意。”
9. 简析《黛安娜葬礼隆重举行》一文的写作特点。
附材料:
黛安娜葬礼隆重举行
「路透社伦敦(1997年)9月6日电」黛安娜王妃的灵枢今天上午被安放在炮架上,由来自皇家卫队的六匹黑马拉着缓缓地行驶在伦敦阴沉沉的大街上。她的儿子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跟在她的灵枢后面。
步行跟在黛安娜工妃灵框后的还有查尔斯工储、菲利普亲工和黛安娜的弟弟斯潘塞。数百万哀悼者等在道路两旁,看着送葬队伍通过。当送葬队伍经过白金汉宫时,身着黑色服装的伊丽莎白女王和其他皇家成员低头志哀。随后乘车前往威斯敏斯特教堂参加葬礼。黛妃的灵枢上覆盖着褐紫红色和金色的皇家旗帜,上面摆着白色鲜花。在送葬队伍从肯辛顿宫到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两个小时的路程中,哀悼者中有人向黛安娜的灵枢投掷鲜花。有人哭喊着:“黛安娜,我们爱你。”
【答案】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新闻素描,是描写性消息的典范。该文通篇描写,细致地记录了戴安娜王妃葬礼的场景,较为完整地向读者再现了送别戴安娜王妃这一富有新闻价值的事件。
(1)文章结构灵活,没有照搬倒金字塔机构,而是按照事件现场进展的时间顺序行文,读者对事件过程的接收更直接,不需要再经过时间的调换。
(2)注重典型细节的描写,较好地传达了葬礼现场特有的气氛。比如,“六匹黑马拉着缓缓地行使在伦敦阴沉沉的大街上”、“身着黑色服装的伊丽莎白女王和其他皇家成员低头志哀”、“有人哭喊着‘戴安娜,我们爱你”,等典型细节的描写,将葬礼进行过程中浓重的哀悼氛围表现出来。
(3)用自然、准确的文字再现事物本色,尤其是用白描手法,将现场的色彩准确而全面地再现,诉诸视觉,给读者以更直观的感受。比如,“黑马”、“穿着黑色服装的”,以及“灵枢上覆盖着褐紫红色和金色的皇家旗帜,上面摆着白色的鲜花”,这些现场色彩的再现,仿佛让读者感受到来自现场的视觉冲击,有身临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