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岁,因腹泻20多天于2003年11月3日入院。患者于10月开始腹泻,每日5~6次,有粘液脓血便,无发热,发病后一直在当地医院用头孢菌素、思密达等治疗无好转。大便直接涂片检查发现大量隐孢子虫卵囊。关于此病的治疗,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按肠道传染病隔离。 多补充含脂肪和乳糖多的食物。 注意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可使用大蒜素、阿奇霉素等治疗。 至今尚无疗效确切的抗病原体药物。
女,25岁,新婚4个月,间歇性畏寒、高热,大汗后缓解,隔日1次,已有半个月。查体:脾脏肿大,余未见异常,血象:WBC4.6×109/L,N0.65,L0.30,Hb100g/L,平常月经正常,现已停经2个月,儿时有蚕豆病史。最好的治疗措施是() A.氯喹+伯氨喹。 奎宁。 氯喹。 乙胺嘧啶。 奎宁+伯氨喹。
女,25岁,新婚4个月,间歇性畏寒、高热,大汗后缓解,隔日1次,已有半个月。查体:脾脏肿大,余未见异常,血象:WBC4.6×109/L,N0.65,L0.30,Hb100g/L,平常月经正常,现已停经2个月,儿时有蚕豆病史。患者发热最可能的原因是() A.急性血吸虫病。 伤寒。 疟疾。 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男性,28岁,因职业原因有烃类化合物接触史,3个月前出现颜而水肿,血压135/94mmHg,自觉疲软、恶心、不思饮食、肌肉酸痛,尿检蛋白(++),红细胞20~25个/HP,可见红细胞管型,无显著贫血,血肌酐230μmol/L,B超示双肾轮廓增大,以后尿量逐渐减少,目前血肌酐达600μmol/L。可能的诊断是() 急进性肾炎。 急性肾炎。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型。 急性间质性肾炎。 急性肾小管坏死。
男性,40岁,水肿、少尿1周,BP160/100mmHg,尿蛋白定量2g/24.h,尿红细胞20~30/HP,血肌酐600μmol/L,血CIC(+),肾脏病理:光镜下可见11个肾小球,部分毛细血管狭窄,6个细胞新月体形成,3个纤维新月体,IgG、C3呈颗粒样沉积于毛细血管壁和系膜区。该患者的诊断是()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新月体性肾炎Ⅰ型。 新月体性肾炎Ⅱ型。 系膜增生性肾炎。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女性,34岁,持续性镜下血尿伴间断排尿不适3年,HGB120g/L,尿蛋白2g/24h,尿红细胞20~30个/HP,白细胞2~3个/HP,尿红细胞位相示:正常20%,异常80%,下一步最主要的检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