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新闻史论与实务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中东通讯社
【答案】中东通讯社是埃及共和国惟一的官方通讯社,外文简称MENA ,简称中东社,是中东和阿拉伯地区成立最早的通讯社,总社在开罗。1956年由埃及两大日报和两大出版社筹资成立,1960年收归国有。1980年由埃及协商委员会遴选该社董事会主席和两名主编。国内有26个分社。国外有15个分社和记者站,大多集中在中东和北非各国。每天用阿拉伯、英、法3种文字发稿。着重报道埃及、中东、非洲和不结盟国家的事务,是阿拉伯和非洲地区最大的通讯社。设有图片部和电视新闻部,向国内外提供或交换图片和电视新闻。还为中东和非洲国家的通讯社培训人员。
2. 《北极星报》
【答案】《北极星报》是英国宪章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工人报纸,对宪章运动进行了全面、完整的报道。1837年11月11日创刊于英国北方城市利兹,创办人和主编是菲格斯·奥康瑙尔。最初是一家地方性的宪章派周报,但很快发展为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工人报纸,最高销数达到10万多份。1844年11月,该报从利兹迁到伦敦出版,成为宪章派左翼实际上的中央机关报。该报报道面很宽,注重时效,文字激昂。19世纪40年代起,宪章运动新一代的左翼领袖乔·哈尼、厄·琼斯亦成为该报的编辑。从1843年起,恩格斯是该报的通讯员。1847年,《北极星报》和马克思、恩格斯编辑的《德意志一布鲁塞尔报》,以及法国的《改革报》,结成了进步报刊同盟。随着英国宪章运动的衰落,1852年,该报在困境中被卖给了一个资本家,结束了它15年轰轰烈烈的生命历程。马克思、恩格斯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是“欧洲最优秀的报纸之一”。
3. 《海峡时报》
【答案】《海峡时报》创办于1845年,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属于新加坡英文马来文报章集团。主要面对新加坡读者,也向东南亚其他城市发行。重视国际新闻报道,有世界新闻、马来新闻、东南亚新闻、金融、体育等栏目,国内新闻相对较少。编排受英国影响较大,每周发行几次双语版,以供不懂英文者阅读。
4. “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
【答案】“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是马克思在主编《莱茵报》期间就新闻真实性问题而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真实和纯洁是报纸的本质”,报刊应当“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而不应当“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后来他又提出,写作必须“严格地以事实为依据”。马克思在办报实践中十分注意坚持真实性原则,在创办《莱茵报》期间严格坚持报纸要用事实说话,对任何不真实的报道都毫不留情,一旦发现失实报道,就立即让有关记者、编辑和通讯员作出检查、更正,严重的,还要终止其继续为报社撰稿。而《莱茵报》也因为始终坚持说真话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
信任,销量不断增加,影响越来越大。
5. 《自由人民报》
【答案】《自由人民报》是匈牙利共产党最初的机关报,于解放前的1942年秘密创办。1945年匈牙利获得解放。1948年6月组成的匈牙利劳动人民党,成为共和国的领导力量。从1948年起,《自由人民报》成为匈牙利劳动人民党的机关报,1956年改名为《人民自由报》。该报后来成为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机关报,1989年匈牙利共产党更名之前,其发行量为714000份。
6. 特莱维萨电视公司
【答案】特莱维萨电视公司于1973年由“墨西哥电视台”和“独立电视台”合并而来,是全国最大的商业电视网。‘已不仅是墨西哥与西班牙语系影响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班牙语节目制作公司。其广播中心拥有30座直属台和附属台,连接成网,向世界许多地方广播。在电视方面拥有四个频道,并拥有全国90%的观众,其新闻节目“回声”全天候地播送新闻,并通过卫星传送到美、欧、北非等40多个国家。该公司大部分股份属于拉美首富阿斯卡拉加家族。
7. 斯蒂法尼社
【答案】斯蒂法尼社是在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的支持下,由新闻记者斯蒂法尼于1853年建立的通讯社。这是意大利通讯社历史的开端。意大利统一后,这家通讯社扩大为股份公司。斯蒂法尼社是当时仅次于欧洲三大通讯社的欧洲第四大通讯社,半官方性质。1890年,斯蒂法尼社与德国的沃尔夫社和奥地利的通讯社签订了协议:三社之间交换新闻,以打破哈瓦斯通讯社在欧洲的垄断地位。1935年,政府新闻宣传部与该社签订合同,由政府负担该社费用。至此,斯蒂法尼社完全置于法西斯政权的控制之下。1943年,墨索里尼败亡,斯蒂法尼社随之解体。
8. 万国公报(上海)
【答案】《万国公报》是指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销量最大、影响最大的一份由传教士创办的一份中文报刊。其前身是1868年于上海出版的《中国教会新报》,由林乐知创办、主编,主要撰稿人有李提摩太等。1874年9月5日,该报改为此名,仍为周刊,读者对象由基督教徒扩大为社会各界人士,内容也变得宗教宣传淡化,时事色彩强烈,全录《京报》并报道全国新闻,并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西方科技知识。
二、简答题
9. 简略叙述意大利法西斯新闻体制建立的步骤。
【答案】意大利法西斯新闻体制建立的步骤如下:
(1)在新闻事业中,新政府颁布了新闻法,限制和打击反对派报纸。依据此法,意大利全国的报纸被命令予以合并,规定一个地区只能有一家报纸。通过“合并”方式,法西斯政府消灭了不少反对派报纸,达到了言论的一致。1924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规定,新创报刊必须经法院检
察核准,而且必须经当地行政长官同意力一可创办,从而把管控各地新闻传媒的大权掌握在了法西斯官员手中。
(2)1925年,墨索里尼公布《新闻记者登记法》,同时组织全国性的记者工会和报纸发行人协会,在意大利彻底实行新闻事业的法西斯化体制。
(3)法西斯政府最高新闻管理机构是内政部新闻管理处,该处后被分出,升格成立为新闻宣传部,由墨索里尼的女婿希阿诺担任部长。该部逐日对各报用口头、文字或电话的方式颁发指示,这些指示大至新闻政策,小至具体的新闻标题、记叙内容,一应俱有,详细周全。
(4)对于外国报刊、电台、通讯社驻意大利的记者,墨索里尼政府也采取了强硬的控制措施。1924年以后,意大利政府对外籍新闻记者的新闻稿件也进行新闻检查,凡批评墨索里尼或对其政府表示不友好的电讯及消息均不得拍发国外。
这样,意大利法西斯政权通过对国内外新闻事业的控制,在世界上最早建立起了法西斯新闻体制。
10.简述解放后的南斯拉夫的报业发展情况。
【答案】1945年5月,南斯拉夫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由六个共和国和两个自治单位组成,而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联盟是唯一的政党。该国的报业发展状况体现在以下方面:
(1)《战斗报》
南斯拉夫最有影响、发行量最大的报纸,1922年创刊,解放后在贝尔格莱德市正式出版。从1944年11月起,《战斗报》成为南共中央机关报,1954年以后改为南斯拉夫劳动人民社会主义联盟的机关报。《战斗报》是南斯拉夫全国性的主要报纸,其言论最能代表官方。该报1949年发行66万份,占南斯拉夫报纸总发行量的一半以上。虽然自50年代起,南斯拉夫实行权力下放和工人自治,各共和国、自治省的新闻事业迅速发展,使得该报销数锐减,但它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2)《政治报》
南斯拉夫另一份主要报纸,和《战斗报》一起,并称南斯拉夫“两大报”。《政治报》于1904年1月在贝尔格莱德创刊,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停刊。1944年南斯拉夫解放后复刊,作为南斯拉夫人民阵线的机关报。《政治报》是用塞尔维亚一克罗地亚语出版的,但是它的读者不限于塞尔维亚共和国,其发行量的25%销往全国其他地区。
(3)《共产主义者》
南共联盟中央理论刊物,周报。50年代初南共改组为共产主义者联盟之后,其他党报都改为自治团体的报纸,只有《共产主义者》周报没有变动。
(4)南斯拉夫各社会主义联盟的机关报
克罗地亚劳动人民社会主义联盟的机关报是《信使报》、波斯尼亚一黑塞哥维那劳动人民社会主义联盟的机关报是《解放报》、斯洛文尼亚劳动人民社会主义联盟的机关报是《劳动报》、马其顿劳动人民社会主义联盟的机关报是《新马其顿报》,此外还有黑山的《胜利报》、伏依伏丁的《自由伏伊伏丁那报》、科索沃的《再生报》。进入80年代以后,南斯拉夫全国共出版日报26种,周报161种,总发行量为七百多万份,差不多每三人就有一份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