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5教育学之新编教育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行政体制
【答案】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教育行政体制一般是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而建立的。教育行政机构的种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从法律规定所管辖的区域范围来划分,可分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和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从行使职权的业务性质来划分,可分为一般权限的教育行政机构和专门权限的教育行政机构。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体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行政体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2. 入学率
【答案】入学率是指某年龄段人口中在校学生数与该年龄段人口之比。与当地现行学制和规定入学年龄相对应的那部分应入学的人口称为适龄人口,适龄人口中的在校生所占比例为适龄人口入学率。它标志适龄人口中相对应的教育普及程度。实际统计时,一般以学年初为统计的时间标准。其公式为:
如不考虑在校学生的年龄,取在校学生数与相应的适龄人口之比,则为毛入学率。它标志教
育的相对规模和相应学龄人口接受某阶段教育的机会。其公式为:
它与适龄人口入学率的区别在于,在校学生数中可含有非相应的适龄人口数。因而有时会出
现毛入学率超过百分之百的情沉。
3. 系统
【答案】系统(system )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有机整体。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可分为: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 自然系统、人工系统; 物质系统、概念系统; 开放系统、封闭系统; 静态系统、动态系统; 等等。它可以是一个学生、一个班级、一个教研组、一个学校. 也可以是整个国民经济、整个社会、整个自然界、整个宇宙。为实现系统自身的稳定和功能,它需要以一定方式取得、使用、保持和传递能量、物质和信息; 也需要对其各个构成部分进行组织,使其内部组织协同有序。
【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它的基本内容包括:①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②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③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④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5. 教育投资
【答案】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或者说是指用于教育、训练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智力水平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从投资对象来说,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投资,以培养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这是主要部分; 二是用于成人教育的投资,以提高在职劳动力的智力水平,包括职工教育、农民教育、干部教育、知识分子教育,以及电大、函授大学和各种形式的业余教育的投资。从投资者即投资主体来说,教育投资主要包括国家投资、集体企事业单位投资和个人教育投资。教育投资具有周期性长、弹性大、长效性、间接性、多效性、高效性和特效性等特点。教育投资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主要包括国家投资、社会投资和受教育者家庭或个人投资。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实行国家财政拨款、社会团体和劳动群众多渠道筹集的方针。
6. 教育需求
【答案】是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它是制约教育供给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教育供给”相对。按照教育需求主体划分,教育需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教育社会需求和教育个人需求。就社会而言,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对各类专门人才和受过一定教育的劳动者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就个人和家庭而言,指个人和家庭为满足某种精神和物质需要,对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要求。前者由一定社会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规模和速度决定。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是制定教育发展计划的依据。后者受个人精神充实的欲望、就业与收入的选择、家庭经济条件和对子女未来的期望等因素的影响,从宏观来看,亦受人口增长、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口流动的影响。
7. 领导力
【答案】领导力是指领导者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的事、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的能力。领导力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组织的领导力,即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对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影响力。这个层面的领导力涉及组织的文化、战略及执行力等。二是个体领导力,对于学校来讲,就是学校各级管理者和领导者的领导力。
【答案】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
二、简答题
9. 阐述教育课程实施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答案】教育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或者说是把官方课程转化为运作课程的过程。教育课程实施指导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1)咨询建议
课程实施是一件专业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目标、教育观念更新、课程理论的发展与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教材等方面,还与教师、学生、学校管理人员相关。因此,有效地实施课程是不容易的。通过咨询可以使课程实施者获得有关的信息、建议以及建立在对实践中问题诊断基础上的专业性建议,使课程实施走向成功。
(2)经费援助
在现代教育指导行政中,经费援助这一手段备受青睐,在课程实施指导中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它虽不是对课程的直接限制,却能有力地控制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向。
(3)教师
教师是最直接的课程实施者,也是影响教学水平诸因素中的主导因素。一般讲,每一个课程计划都是对原有课程计划的扬弃。实施新的课程,要求实施者努力适应新课程标准,即要求实施者(主要是教师)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教学方法、内容安排以及教学组织方式要有所改变,而这些改变首先来自于教师的新认识、新观念,其次是新的行为方式。组织指导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是对课程实施指导的根本内容。
(4)课程实施的交流
课程实施的交流,从参与者来讲主要是课程编制者与实施者之间的交流及实施者之间的交流。从内容上讲,课程编制者可以向实施者讲述隐含在课程中的一些基本假设、价值取向,可以提供有利于实施的咨询和建议,可以传递其地区和学校课程实施的情况。课程实施者之间,通过交流,可以交换实施课程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值得借鉴的做法,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5)课程实施的交流
合作是指就课程实施中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课程编制者、督导人员、有关的专职研究人员及实施者共同进行探索研究和实验。合作研究和实验都不是一时一事的行为而是一个有确定目标、有组织有不}划的较长时间的共同行为。通过共同研究和实验,可以获得课程及课程实施理论的深化与创新,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创造出新的课程实施的方法与模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