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1)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含义
课程的逻辑组织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的心理组织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
(2)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相互关系
“传统教育”派主张根据学科内在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而“现代教育”派强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经验背景来组织课程内容。现在人们认为要把课程的逻辑组织和心理组织结合起来。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统一实质是在课程观上把学生与课程统一起来,在学生观方面,体现为把学生的“未来生活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统一起来。以此为基础,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特征和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特征,编排成既区别于原有科学结构,又有别于学生的完全经验复制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2. 如何有效实现社会规范的信奉性学习?
【答案】信奉行为由社会规范的价值信念所引起。信奉学习的关键就是要使学生确立起规范的价值信念,从而才能使学生对规范的遵从达到信奉水平。规范的价值信念是一种认识与情感相结合的复合心理结构。规范的信念结构是在反复的遵从实践基础上,不断获得规范价值的认识以及相应的情感而逐步确立的。为此,在信奉学习中,首先要注意使学生获得有关规范的价值认识,同时要注意丰富规范价值的情绪体验(情感)。
(1)对规范价值的认识
①对规范实践后果的认识。规范的价值认识是在对规范的实践后果进行伦理学判断的基础上产生的。对规范实践后果的认识是获得规范的价值认识的感性基础。规范的价值认识是关于规范行为(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价值判断。规范的实践后果是遵从行为的一种反馈信息,因而这种认识只有在依据社会规范去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这可以结合依从学习与认同学习进行。在依从实践与认同实践的基础上,注意使学生认识这些遵从行为的后果,为社会规范的价值认识提供感性基础。
②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掌握。规范的价值认识是依据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对规范的实践后果进行价值评判而产生的。规范的价值观是关于人与人之间正确相处的原理、原则,是评价人的社会行为的是非、善恶与美开的伦理学标准。要使学生掌握集体主义价值观,必须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来评判规范的实践后果,从而揭示规范的伦理学意义,从实际评判过程中逐步掌握集体主义价值观。
③消除意义障碍。意义障碍是指妨碍学生对社会规范价值作出正确认识的错误思想。意义障碍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一种对立的思想影响造成,有的是由认识的局限性造成。在信奉学习过程中,对各种意义障碍都要晓之以理,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不可压服。
(2)社会规范的情绪体验
①情绪体验及其信息源:情绪体验即情的感受或称情感。这是主体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唤醒或激活状态的反馈感受。情绪体验是一种对多种信息源产生的复杂感受。当代情绪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有意识的}性绪体验由下列三方面的输入信息的整合感受而产生。
②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使学生获得规范价值认识的同时,要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使学生感到遵从规范光荣,背离规范可耻,履行规范感到心安理得,背离规范感到内疚,受良心的谴责。注意丰富主体对情境的感受:要注意结合学生己有的经验对情境进行评价,丰富学生对社会规范后果及其意义作用的认识; 情绪也可以通过“替代”作用而学到。这是通过一种移情作用而实现的。移情一般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作用。当一个人感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自己也能发生感染或共鸣,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另外,移情也表现为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别人的心情。移情是丰富情绪体验的一种渠道。为此,教育上要注意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情绪感染影响。教师的道德情感可以通过移情作用而影响学生的情感。
3. 在编制学绩测验时,应如何命题? 怎样评分?
【答案】标准化学绩测验是指由学科专家和测验编制专家共同按照标准化程序为受过某种教学或训练的人员编制的测验。
(1)命题
编制学绩测验的核心是命题,要编制良好的学绩测验,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命题的方法和技巧。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试题的类型
试题的类型(题目的形式)在学绩测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编制学绩测验前,必须慎重选择适宜的题型。根据应答方式的不同可以分成两大类: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具有良好的结构,对学生的反应限制较多。而主观题则要求学生自己组织材料,并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陈述出来。这类题型包括论文题、问题解决题等。教师在评分时,对学生的回答需要给出不同量的分值,而不仅仅是满分或零分。它包含论文题和问题解决题这两种形式。在主观题和客观题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各有短长,各有自己的独特的功能。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题目形式,以提高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②命题的一般原则
命题时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如试题要符合测验的目的; 内容的取样要有代表性; 题目格式应多种多样; 文句要简明扼要; 答案应正确可靠; 测题应彼此独立。
③命题的准备和搜集
在命题前,应根据教学大纲,列出教学内容和行为目标的双向细目表。并依据本次测验的性质、目的,确定题目的取材范围、形式与数量。测验计划编好后,就要搜集有关资料作为命题取
材的依据。一个测验的好坏和测验材料的选择适当与否有密切关系。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留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注意搜集现成试题并分类储存,才有可能使试题的内容更有针对性,从而编制出可信和有效的学绩测验。
④命题难度梯级的建立
难度是命题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考核学生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可以对同类试题的难度列成一个梯级。教师在建立试题库时,不仅要把搜集或自编的试题分类储存,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将同类试题进行分类,可先将其分为难、中、易三部分,最后按照由易至难的顺序排列,形成一个同类试题的难度序列,以便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2)测验的评分
①评分标准要客观公正
客观评分是学绩测验的基本要求。固定应答型试题,客观评分比较容易做到。但是对于自由应答型试题,由于评分标准很难把握,各个评阅者的偏好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位教师一次评阅多份试卷,受情绪、疲劳、试卷前后位置引起的对比效应以及对学生成见的影响,标准也可能不统一,因此其评分的客观性较差。为了使评分尽可能客观,一般可采取多人评阅求平均和每人负责评阅一题的办法。
②评分标准要规定答案要点及可接受的变式
对于固定应答题型,只要提供正确答案即可。对于自由应答题型,则应详细规定答案要点,并对评分规则作详细的说明。评分时将每一个人的反应和评分说明书上所提供的样例相比较,然后按最接近的答案样例给分。同时,由于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解答,因此评分标准不仅要规定一般的答案要点,而且应有可接受的变式。
③评分标准要依据题目的难易及要点的主次配给分数
为了科学地给每个题目配给分数,应该对所要测量的心理活动进行系统的结构分析和功能分析,确定其内容一目标的相对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依据题目的难度,合理配给分数。
④评分时要注意分析评分和综合评分相结合
分析评分即按各要点给分,这便于诊断以往学习中的断裂点和断裂带,明确学生个体内部的差异以进行针对性教学。综合评分即从整体上考察,分别为不同等级确定出样本,它可以了解学生的一般状况,便于总体了解和把握。因此,在对学绩测验进行评分时,应注意二者的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目的。
⑤评分标准应注重内容,不宜注重形式
学绩测验所要测量的是学生对有关知识、技能、策略的掌握程度等,因此评分时注重的应是考生回答的内容而不应是作答的形式。除中文科之外,其他科目试卷的评阅,不应受错别字、书法、句法以及卷面整洁等因素的影响。
4. 自我实现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有何启发作用?
【答案】①自我实现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