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626生物学综合Ⅱ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双名法。

【答案】双名法是林奈创立的为物种命名的方法,由拉丁化的属名和种名联合构成。

2. 雄性不育。

【答案】雄性不育是指植物由于内在生理、遗传的原因,在正常自然条件下,也会产生花药或花粉不能正常地发育、成为畸形或完全退化的现象。雄性不育可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花药退化,二是花药内无花粉,三是花粉败育。

3.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答案】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4. 肌丝滑行学说。

【答案】肌丝滑行学说是1969年由Huxley 提出的解释肌肉收缩原理的学说。肌丝滑行学说指出肌纤维的缩短是肌小节中粗肌丝和细肌丝相对运动的结果。

5. 比较解剖学。

【答案】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

6. 系统。

【答案】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以完成相关的功能的结构体系。

7. 平行进化。

【答案】平行进化是指两个或多个系谱,因有大体相近的进化方向而分别独立地进化出相似的特征。

8. 双受精。

【答案】双受精是指花粉管到达胚囊后,释放出二精子,一个与卵细胞融合,成为二倍体的

,另一个与两个极核(或次生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卵细胞和极核受精卵(合子)

同时和二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特有的现象。

9. 孢子。

【答案】孢子是无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10.花粉败育。

【答案】花粉败育是指由于种种内在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有的植物散出的花粉没有经过正常的发育,起不到生殖的作用的现象。

二、简答题

11.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是当今最繁盛最进化的植物?

【答案】被子植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植物,是当今最繁盛最进化的植物,理由如下:

(1)被子植物孢子体高度发达,组织分化细致,生理机能效率高。

(2)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胚珠被心皮包被。

(3)被子植物具有双受精现象,具有果实。

(4)被子植物具有高度发达的输导组织。

,传粉更为有效。 (5)绝大多数被子植物是虫媒的(也有少量是风媒和水媒的)

因此说被子植物是植物发展最高级、最繁茂和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12.根据进化顺序,说明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类群及其代表动物名称,并注明相应的进化上重要进步特征。

【答案】脊索动物门包括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见下表

脊椎动物分为以下几纲:

(1)圆口纲:无颂,又称无颌类,无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并出现雏形脊椎骨。

(2)鱼纲:分为软骨鱼亚纲和硬骨鱼亚纲。前者出现上下颂,体被盾鳞,出现成对的鳍,鳃裂直接开口于体外;后者骨骼一般为硬骨,体被硬鳞、圆鳞或栉鳞,鳃裂不直接开口于体表。

(3)两栖纲:由水上陆的过渡种类,幼体鱼形,以鳃呼吸,成体出现5指(趾)型四肢,皮肤裸露,以肺和皮肤呼吸。与其他更高等脊椎动物共称为四足类。

(4)爬行纲:完全陆生。皮肤干燥,被以角质鳞、角质骨片或骨板。肺呼吸。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与鸟类、哺乳类共称为羊膜类。

(5)鸟纲:全身被羽,前肢变为翼,适应空中飞翔生活。血液循环为完全双循环,恒温,卵生。与哺乳类共称为恒温动物。

,哺乳(具乳腺)(6)哺乳纲:体外被毛,恒温,胎生(单孔类除外)。

13.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十分危险的传染病,试述如何利用这些细菌使人体获得对它的免疫力。

【答案】炭疽热是一种由炭疽热杆菌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症状之一是皮肤等组织发生黑炭状坏死。

炭疽芽孢杆菌是通过产生外毒素来增强微血管通透性,导致出血和组织肿胀,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迅速和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使人发生呼吸衰竭和心脏衰竭而死亡。(1)研究出无毒炭疽芽孢疫苗,用于预防。(2)抗生素的筛选应用。

14.举例说明营养繁殖在农艺实践中的应用。

【答案】营养繁殖是植物用其自身的一部分,如鳞茎、块茎、块根和匍匐茎等,自然地増加个体数的一种繁殖方式。低等植物的藻殖段、菌丝段等和高等植物的孢芽、珠芽、根蘖均可用来营养繁殖,农林生产中广为应用的扦插、压条、嫁接和离体组织培养等也属于营养繁殖。

1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异同点。

【答案】(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单位,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膜结构相同、细胞质都有核糖体。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是真核细胞。植物细胞的典型结构与动物细胞相比,有几点不同:

①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②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没有叶绿体;

③植物细胞有中央液泡,动物细胞没有中央液泡。

(3)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相同点: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遗传物质

体都是双层膜结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A TP 。

表 线粒体和叶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