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行政学综合2005答案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拥挤成本(8.17邓力文)
答:拥挤成本指当城市规模亏大,土地面积受限,人口密度增大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对拥挤成本的理解,可以把握住以下几点:
(1)为了节约土地,不得不建高层建筑,它的单位造价大大高于平房。建筑越高,单位面积上住在高层的人越多,和同样面积的低层建筑相比,单位面积需要的电梯也越多,它抵消了高层建筑的好处。当层数非常多的时候,建筑物的面积有很大一部分被电梯所占用,于是不得不采用高速电梯,这又进一步加大了成本。
(2)不但建筑物向高层发展,高人口密度还迫使交通也向多层发展。大城市差不多都有地下铁道、地下停车场或高架停车场。买一套公寓房时还得买一个停车位,它的价钱也够吓人的。当然拥挤成本还包括道路交通的堵塞。这几乎成为大城市的通病,它的直接损失常达到当地GDP 的5%-10%,而间接损失可能要加倍。
(3)拥挤还导致环境的恶化。空气的污染、噪音、疾病的传染,都是城市所特有的现象。垃圾的运输和堆积,既占用土地,又产生各种污染。现代化的生活使每个人都消耗大量能源,进而导致大城市还会产生热岛效应。其结果就是整个城市的气温要比周围空旷地区高出三五度。环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供水紧张。不靠大江大湖的大城市差不多都存在供水问题。解决的短期办法就是采地下水,结果使地下水位降低,地表下沉,地下水失去再生能力。
(4)拥挤成本是由每一个人分摊承受的,也是由每一个城市人口造成的。每一个人都意识不到自己在造成拥挤损失,而搬迁到大城市又有许多好处,所以人们向大城市集中是很自然的事。其结果就是城市人口越来越膨胀。拥挤成本增加对个人最直接的影响是土地价格和相应的房价上升。同时房地产又是一切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投入要素,房地产价格上升使得整个物价水平上涨,进而导致这些城市在与别的城市的竞争中丧失优势。
2.外在性(8.17邓力文)
答:外在性又称“外部化”、“外部性”、“溢出性”、“外在影响”、“外部效应”、“外部问题”、“相邻效应”、“外差因素”、“外溢因素”等。当某个企业的经济行为(或者某个人的消费行为),经过非价格手段,直接地、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其他企业的生产(或者其他人的效用),并且成为后者自己所不能加以控制的情况时,对前者来说就存在着外在性问题。例如,一个企业的生产活动(或者某个人的消费行为)所产生的污染,对周围企业的生产和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危害,就是明显的外在性的例子。外在性具有以下特征:
(1)外在性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外在性的影响不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它不属于买者和卖者的关系范畴。
(2)外在性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但具有伴随性,即外在性不是经济行为人本身决策的内容,但伴随着其生产或消费决策产生。换句话说,外在性是伴随着生产或消费而产生的某种副产品,它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是市场机制容许生产者或消费者在作出决策时可以忽视的行为后果。
(3)外在性与受损者之间具有某种关联性。外在性所产生的影响并不一定能明确表示出来,但它必定有某种正或负的福利意义。
(4)外在性具有某种强制性,这种强制性是不能由市场机制解决的。
(5)外在性不可能完全消除。外在性的存在导致市场失灵,表现为有负外在性的经济活动超过社会最优水平,因为这一类经济活动的部分成本是由社会或者他人承担的;而有正外在性的经济活动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因为这一类活动的部分收益被无关的第三者或整个社会获得。由于外在性的正负差异,致使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不能达到最优状态,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