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712中外美术史及理论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谈你对顾恺之“传神写照”论的认识。

【答案】(1)“传神写照”是东晋画家顾恺之在他的画论中提出的一种艺术理论,指绘画时要生动逼真地描绘出人物的“神”

(2)含义:

①顾恺之认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画人物之所以难,不仅难在不容易掌握人的形象特征,而且更难在不容易表现人的精神面貌。

②顾恺之主张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想象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进一步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

(3)具体做法:

①画人物传神,重视点睛,注意描绘生理细节,表现人物神情。顾恺之认为只有将人物的神情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才能算是一幅传神的作品。

②善于利用环境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志趣风度。顾恺之在画谢媲像于岩壑中时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志趣将其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线条紧劲连绵,好像春蚕吐丝那样自然流畅。

(4)意义:

①顾恺之从理论上明确提出以“传神”的形式进行绘画,推动了绘画理论的建设,说明了他对生活的认识和在艺术表现上进入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阶段。这种思想使绘画的表现领域不断扩大,表现的技巧不断的提高,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②顾恺之的“传神论”是对当今画家创作最有现实意义的理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神”,不是什么玄虑空洞的东西,而是画家通过画面向观者倾诉自己的真切感受,是画家生活素养和技术修炼的结果。中国画家正是在探索“神”的基础上,把中国画创作逐渐推向了辉煌。如果撇开对顾恺之“神”的探索,就不能理解其“体态”和“气势”的理论依据及其重要性。

2. 为什么说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概念意义上是不同的?

【答案】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都是艺术家们对自然的共同情感表达,两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山水画与风景画在概念意义上是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

(1)写意性与写实性的区别

①山水画的写意性

中国古代山水画具有写意性,这也是中国绘画艺术最根本的特点。即强调哲理性的显现,又重视抒隋的表达。中国绘画表现出来的这种偏重主观情感的表达,强调写意性的特点,与中国的

文化传统、哲学思想及宇宙人生观紧密相连。

②风景画的写实性

西方圈家非常注重绘画的写实性。写实性即偏重于客观描写对象的外在特征,把客观对象的色彩、外貌及其所受的光影关系都尽可能真实地描绘出来。西方风景画家追求的是尽可能地再现自然,采用不同的手法描摹自然的景色,甚至寻找科学的方法,试图更形象、更直接地表现自然。

(2)绘画表现手法的区别

①山水画的笔墨工具

中国画因为使用的是富有弹性的毛笔和对笔触、水分变化反应灵敏的宣纸,所以形成了中国圆笔墨不易塑性,笔触变化无究的特点。

②风景画的油画工具

西方绘画使用的是与中国画完全不同的油画笔、油性颜料与画布,它用油画笔和颜料表现形体的块面和明暗,加之以色彩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塑造出接近现实事物具有立体感的对象。因为工具与表现媒介的差别,就必然导致中西绘画表现手法的不同。

3. 简要介绍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特点。

【答案】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以西安半坡村和临撞姜寨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

(1)造型以圆底或平底的盆较多,亦有小口长颈大腹壶、圆唇直口鼓腹罐。风格朴实厚重。

(2)早期纹饰,多为散点式构图。在一件器型上,装饰只占据器面的一小部分,纹样一般是自然形态的再现。纹饰的形象可爱,表现了人类童年的天真稚气和与自然的亲切关系。仔细体味,有人与自然溶为一体的感觉,可以说是半坡人原始生活的记录。

(3)纹饰形象主要描绘了当时人们接触的动物,有奔跑的鹿、鱼纹、人面纹、蛙纹、鸟纹、猪纹以及由以上纹样两种或三种组合的纹样。也有一些单纯的任何纹样如折线纹、三角纹、网纹等。

4. 简述对“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认识。

【答案】“昔家富贵,徐熙野逸”是五代时期西蜀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花鸟画风格的总称。

(1)黄筌,西蜀宫廷画家。他继承唐代传统,所画题材多表现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以及其用于装饰宫廷的特点,被称为“黄家富贵”。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融,几不见勾勒痕迹,情态生动逼真。代表作有《写生珍禽图》。

(2)徐熙,南唐画家。终身不仕,自命高雅,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草的格式而有所创造,被称为“徐熙野逸”。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他的画注重落墨,有“落墨花”之称。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信笔书写,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代表作有《王堂富贵图》《石榴图》。

(3)黄筌、徐熙一在宫廷,一为处士,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怀及不同的笔墨技巧,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从而出现了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以画家风格为分野的花鸟画派,被称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对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5. 试比较院体画和文人画有什么不同。

【答案】中国传统绘画中,有两种绘画风格备受瞩目,即院体画和文人画。

这两种风格大都在五代出现端倪,至宋代,作为中国绘画的鼎盛期,同时出现院体画和文人画的潮流,这两种风格历经元、明、清,其不同之处是:

(1)院体画,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文人画,也称“士大夫甲意画”、“士夫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

(2)院体画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文人画题材偏重墨竹、墨梅、山水树石及花卉,以梅兰竹菊自喻。

(3)院体画的艺术特征表现为造型准确,格法严谨,精微细腻; 赋色浓艳,华贵富丽; 既有精密不苟之长,某些作品又有萎靡柔媚的倾向,形成“院体”画的独特风格。文人画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在形象塑造上,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描写,用笔若革草不经意但却情态生动; 在用色上,重水墨轻色彩,力倡天真清新的风格; 强调诗书画三位一体,主张绘画要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追求画面中的诗意表达。

(3)院体画多作宣传教化、粉饰太平之用,有一定的政教功能。宋代是院体画发展的高峰期,宋代院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传统绘画以良好的影响。文人画是画家全面修养韵展现,其在中国美术史上地位极高。

6. 谢赫“六法”的内容是什么? 他们分别说的是什么意思?

【答案】六法是中国古代绘画实路的系统总结。谢赫在他的《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的标准即“六法”。“六法”的内容:

(1)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把生动的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作为艺术变现的最高准则。“气”是艺术家对自然中的生命力的感悟和灵现,而“气”与“韵”是不可分离的,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中的“韵”,取决于如何把握住这个“气”。

(2)骨法用笔

“骨法用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艺术家要具备图画中线条造型之绘画艺术的深厚功力,这功力不仅体现一般“笔力”上,而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笔势”上。

(3)应物象形应物象形是指艺术家“应物”创作时,把追求多元发散思维的抽象表现或抽象描绘视为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阶艺术之表现形式。

(4)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是指艺术家可以不受制于实际呈现的具象对象的客观自然的色彩,可以自由而富有个性化地按照自己的创作习惯与创作需要来进行“赋彩”,以达到该艺术家所要描绘图画的个性化的,甚至是意外而美好的艺术表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