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20管理学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有效的控制应具有哪些特征?
【答案】有效的控制应具有以下特征:
(1)适时控制。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偏差只有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才能避免偏差的扩大,或防止偏差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
(2)适度控制。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
①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②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③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3)客观控制。
(4)弹性控制。
2. 组织中可能存在哪些技术创新的源泉?
【答案】组织中可能存在以下技术创新的源泉:
(1)意外的成功或失败
①意外的成功
意外的成功通常能够为企业创新提供非常丰富的机会,这些机会的利用要求企业投入的代价以及承担的风险都相对较小。
②意外的失败
不论企业在某产品或市场开发的设计、论证以及执行上是如何地精心和努力,最终仍然失败了,那么这种失败必然隐含了某种变化,实际上向企业预示了某种机会的存在。
(2)企业内外的不协调
①宏观或行业经济景气状况与企业经营绩效的不协调
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很好,对行业产品的需求逐渐上升,同行业中的其他经济单位也在不断成长,相反,本企业的销售额却不能向前,市场份额因此而不断萎缩。分析问题之所在,便为技术的创新提供一种思路和机会。
②假设和实际的不协调
任何企业都是根据一定的假设来计划和组织其活动的,假设如果不能被实际所证实,那么企业战略投资或日常经营就可能是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努力。及时发现假设与现实的不符,企业就可以及时地改变或调整努力的方向。
③对消费者价值观的判断与消费者的实际价值观小一致
根据错误的假设组织生产,企业的产品始终不可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相反,如果在整个行业的假设与实际不符时,企业较早地发现了这种不符,则可能给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大量的机会。
(3)过程改进的需要
过程改进的需要与企业内部工作〔内部的生产经营过程)有关。由这种需要引发的创新是对现己存在的过程(特别是工艺过程)进行改善,把原有的某个薄弱环节去掉,代之以利用新知识、新技术重新设计的新工艺、新方法,以提高效率、保证质量、降低成本。过程的改进既可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逻辑结果,也可能是推动和促进科技发展的原动力。
(4)行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
行业结构和市场结构一旦出现了变化,企业必须迅速对之做出反应,在生产、营销以及管理等诸方面组织创新和调整,否则就有可能影响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地位,甚至带来经营上的灾难,引发企业的生存危机。相反,如果企业及时应变,则这种结构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将是众多的创新机会。
(5)人口结构的变化
作为企业经营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资源,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决定着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 作为企HIV 产品的最终用户,人口的数量及其构成确定了市场的结构及其规模。有鉴于此,人口结构的变化有可能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契机。
(6)观念的改变
对事物的认知和观念决定着消费者的消费态度; 消费态度决定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消费行为决定一种具体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因此,消费者观念上的改变影响着不同产品的市场销路,为企业提供着不同的创新机会。
(7)新知识的产生
一种新知识的出现,将为企业创新提供异常丰富的机会。与其他类型的创新相比,知识性创新具有最为漫长的前置期。此外,知识性创新不是以某一单一因素为基础,而是以好几种不同类型的知识的组合为条件。
3. 分析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的优点。
【答案】(1)书面沟通的优点为:①为读者提供以适合自己的速度、用自己的方式阅读材料的机会; ②易于远距离传递; ③易于储存,并在做决策时提取信息; ④比较准确。因为经过多人审阅。(2)口头沟通的优点为:①快速传递信息,并且希望立即得到反馈; ②传递敏感的或秘密的信息; ③传递不适用书面媒介的信息; ④适合于传递感情和非语言暗示的信息。
4. 有人认为,管理决策制定很容易,只是确定适当的模型,定义变量,代入数字并求出答案,你对此有什么评价?
【答案】这是一种片面地认识,决策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西蒙的观点“管理即决策”,
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决策并非易事。
(1)不是所有的决策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决策模型。
①按决策的影响范围和重要程度不同,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战略决策是指对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远景做出的决策,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方向性的重大决策。如对企业的经营方向、经营方针、新产品开发等决策。战略决策要求管理者必须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做出全面考核,决策的宏观性决定了战略决策者不可能收集到全部的决策信息,因而也不可能找到合适的决策模型。
②按决策是否总是重复,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的问题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己经有了处理的经验、程序、规则,可以按常规办法来解决。故程序化决策又称为“常规决策”。这类决策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参考决策模型的结论。但非程序化决策是指诀策的问题是不常出现的,没有固定的模式、经验去解决,要靠决策者做出新的判断来解决。非程序化决策又称非常规决策。如企业开辟新的销售市场、商品流通渠道调整、选择新的促销方式等属于非常规决策。这些决策需要管理者根据市场环境做出主观判断。
③按决策问题所处条件不同,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决策,前两种决策可以依据特定的决策模型做出决策。但后一种决策是在不完全确定下的决策,在决策过程中提出各个备选方案,每个方案有几种小同的结果可以知道,但每一结果发生的概率无法知道。这类决策的小确定性受到各种原因包括决策者、企业文化、企业环境的影响,且影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而,无法为模型的建立选择必要的因子。
(2)不是所有的决策模型都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决策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再精确的决策模型也会因为以下因素的变化而受到影响。
①环境的变化。环境对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推动决策和制约决策。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决策模型应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模型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②决策者的素质和作风的变化。决策者的价值观、知识水平、战略眼光、领导能力、民主作风、对待风险的态度都会影响到决策的过程和结果。这是决策模型无法预测和考量的。
③组织文化的变化。组织文化影响着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和行为方式,对决策的影响也正是通过影响人们对组织的态度而发挥作用。
④决策具有时效性。美国学者威廉·R ·金和大卫·I ·克里兰把决策类型划分为时间敏感决策和知识敏感决策。时间敏感决策对决策的时机有高度的要求,很多情况下的决策都是瞬间的,决策者不可能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收集信息,建立模型,再做决定。决策的时效表明了决策模型的应用还受到时间的限制。
综上所述,该观点是错误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