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延边大学工学院计算机网络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综合题
1. —个UDP 用户数据报的数据字段为8192字节,要使用以太网来传送,试问应当划分为几个数据报片?说明每一个数据报片的数据字段长度和片偏移字段的值。
【答案】在一个以太网上,UDP 用户数据报的最大长度是1500字节,应当划分成6个数据报片。数据字段的长度:前5个是1480字节,最后一个是800字节。各个片偏移字段的值分别是:0, 1480, 2960, 4440, 920和7400。
2. 已知地址块中的一个地址是
【答案】地址试求这个地址块中的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地址掩码是什么,地址块中共有多少个地址,相当于多少个C 类地址? 是无分类编址,斜线后面的20是网络前缀的比特数,即IP 地址的前20位是网络前缀,后12位为主机号。
计算最小地址的方法是将IP 地址与地址掩码进行与操作,计算最大地址的方法是将主机号的比特位全置1。 一个地址
最小地址
最大地址
地址掩码
地址块中共有个地址,相当于16个C 类地址。
3. MIME 是如何増强SMTP 的功能的?
MIME 扩展了基本的面向文本的Internet 邮件系统,【答案】以便可以在消息中包含二进制附
件。MIME 利用了一个事实就是,MIME 允许非ASCII 数据在SMTP 上传送。RFC822在消息体的内容中做了一点限制:唯一的限制就是只能使用简单的ASCII 文本。所以,MIME 信息由正常的Internet 文本邮件组成,文本邮件拥有一些特别的符合RFC822的信息头和格式化过的信息体(用ASC Ⅱ的子集来表示的附件)。这些MIME 头给出了一种在邮件中表示附件的特别的方法。
4. PPP 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 不使用帧的编号?PPP 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 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
【答案】(1)PPP 协议的主要特点
①点对点协议,既支持异步链路,也支持同步链路。
②PPP 是面向字节的。
(2)PPP 不使用帧的编号的原因
①在数据链路层出现差错的概率不大时,使用比较简单的PPP 协议比使用能够实现可靠传输
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开销小一些。
②假定采用了能实现可靠传输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然而当数据帧在路由器中从数据链路层上升到网络层后,仍有可能因网络拥塞而被丢弃。因此,数据链路层的可靠传输并不能保证网络层的传输也是可靠的。
③PPP 协议在帧格式中有帧检验序列FCS 字段。PPP 协议可以保证无差错接受。
(3)PPP 协议适用于用户使用拨号电话线接入因特网的情况。
(4)可靠的传输由传输层的TCP 协议负责,数据链路层的PPP 协议只进行检错,也就是说,PPP 是不可靠传输协议,无法实现可靠传输。
5. SNMP 使用哪几种操作?SNMP 在get 报文中设置了请求标识符字段,为什么?
【答案】(1)SNMP 有两种操作:
①“读”操作,用get 报文来检测各被管对象的状况;②“写”操作,用set 报文来改变各被管对象的状况。
(2)在Get 报文中设置有请求标识符字段,是因为管理进程可以同时向许多代理发出Get 报文,这些报文都使用UDP 传送,先发送的有可能后到达,设置了请求标识符可以使管理进程能够识别返回的响应报文对应于哪一个请求报文。
6. 为什么密钥分配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十分复杂的问题?试举出一种密钥分配的方法。
【答案】密钥分配是指如何将密钥分配给用户,密钥应做到经常更换同时尽量减少人的参与。密钥必须通过最安全的通路进行分配。
密钥分配主要解决的就是密钥的存储和传送问题,如何安全的存储和传送密钥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派非常可靠的信使携带密钥分配给互相通信的各用户,这种方法称为网外分配方式。但随着用户的增多和网络流量的増大,密钥更换频繁,派信使的方法已不再适用,而采用网内分配方式,即对密钥自动分配。
目前常用的密钥分配方式是设立密钥分配中心KDC ,通过KDC 来分配密钥。密钥分配步骤如下:
假设用户A 和B 都是KDC 的注册用户,他们分别拥有与KDC 通信的主密钥
登记的身份;
(2)KDC 用随机数产生“一次一密”的会话密钥
送回答报文。这个回答报文用A 的密钥
这个票据用B 的密钥供A 和B 的这次会话使用,然后向A 发和请。加密。这个报文中包含有这次会话使用的密钥 (1)首先,用户A 向KDC 发送用明文,说明想和用户B 通信。在明文中给出A 和B 在KDC A 转给B 的一个票据,它包含A 和B 在KDC 登记的身份,以及这次会话将要使用的密钥加密,因此A 无法知道此票据的内容;
(3)当B 收到A 传来的票据并使用自己的密钥
道KDC 为这次和A 通信所分配的会话密钥
此后,A 和B 就可以使用密钥。 解密后,就知道A 要和他通信,同时也知进行这次的通信了。
7. 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1)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物理层要尽可能屏蔽掉物理设备、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使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这样就可使数据链路层只需要考虑如何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而不必考虑网络具体的传输媒体是什么;
②怎样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上传输数据比特流;
③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2)物理层的主要特点:
①由于在OSI 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 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
②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8. 网桥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是什么?网桥与转发器以及以太网交换机有何异同?
【答案】(1)网桥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依靠转发表来转发帧,每个接口与一个网段相连,网桥从接口接收网段上传送的各种帧,并根据MAC 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和过滤。每当网桥收到一个帧时,并不是向所有的接口转发此帧,而是先暂存在其缓冲中,若此帧未出现差错,且欲发往的目的站MAC 地址属于另一网段,则通过查找转发表,将收到的帧送往对应的接口转发出去。若该帧出现差错,则丢弃此帧。网桥是通过内部的接口管理软件和网桥协议实体来完成上述操作的。网桥可以过滤通信量,増大吞吐量,扩大物理范围,提高可靠性,可互联不同物理层、不同MAC 子层和不同速率的以太网。 但同时也增加了时延,对用户太多和通信量太大的以太网不适合。
(2)网桥与转发器的异同:
①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而转发器工作在物理层;
②网桥不像转发器转发所有的帧,而是只转发未出现差错,且目的站属于另一网段的帧或广播帧;
③转发器转发帧时不用检测传输媒体,而网桥在转发帧前必须执行CSMA/CD算法;
④网桥和转发器都有扩展局域网的作用,但网桥还能提高局域网的效率并连接不同MAC 子层和不同速率局域网的作用。
(3)网桥与以太网交换机的异同,主要体现在:
①以太网交换机和网桥都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②以太网交换机通常有十几个端口,而网桥一般只有2〜4个端口,以太网交换机实质上是一个多接口的网桥,连到交换机上的每台计算机就像连到网桥的一个局域网段上;
③网桥的端口一般连接到局域网,而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个接口都直接与主机相连;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