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811管理类综合之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有效的管理创新?

【答案】有效的管理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人员往往是保守的。他们往往以为组织雇用自己的目的是维持组织的运行,因此自己的职责首先是保证预先制定的规则的执行和计划的实现,“系统的活动不偏离计划的要求”便是优秀管理的象征。因此,他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现有规章制度的守护神的角色。为了减少系统运行中的风险,他们往往对创新尝试中的失败吹毛求疵,随意惩罚在创新尝试中遭到失败的人,这样显然是不行的。管理人员必须自觉地带头创新,并努力为组织成员提供和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积极鼓励、支持、引导组织成员进行创新。

(2)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

促进创新的最好方法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创新,激发创新,树立“无功便是有过”的新观念,使每一个人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跃跃欲试、大胆尝试。要造成一种人人谈创新、时时想创新、无处不创新的组织氛围,使那些无创新欲望或有创新欲望却无创造行动、从而无所作为者感觉到在组织中无立身之处,使每个人都认识到组织聘用自已的目的不是要自己简单地用既定的方式重复那也许重复了许多次的操作,而是希望自己去探索新的方法,找出新的程序,只有不断地去探索、去尝试才有继续留在组织中的资格。

(3)制定有弹性的计划

创新意味着打破旧的规则,意味着时间和资源的计划外占用,因此,创新要求组织的计划必须具有弹性。

创新需要思考,思考需要时间。把每个人的每个工作日都安排得非常紧凑,对每个人在每时每刻都实行“满负荷工作制”,创新的许多机遇就不可能发现,创新的构想也无条件产生。

(4)正确地对待失败

创新的过程是个充满着失败的过程。创新者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创新的组织者更应该认识到这点。只有认识到失败是正常的,甚至是必需的,管理人员才可能允许失败,支持失败,甚至鼓励失败。

(5)建立合理的奖酬制度

要激发每个人的创新热情。还必须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惩制度。创新的原始动机也许是个人的成就感、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是如果创新的努力不能得到组织或社会的承认,不能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合理的奖酬,继续创新的动力就会渐渐失去。促进创新的奖酬制度至少要符合下述条件:

①注意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结合;

②奖励不能视作“不犯错误的报酬”,而应是对特殊贡献,甚至是对希望做出特殊贡献的努力的报酬; 奖励的对象不仅包括成功以后的创新者,而且应当包括那些成功以前、甚至是没有获得成功的努力者。

③奖励制度要既能促进内部之竞争,又能保证成员间的合作。

2. 简述管理方格理论。

【答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布莱克和穆顿提出管理方格论。

(1)划分标准。管理方格论概括了员工导向和生产导向维度。这一理论把管理人员按他们的绩效按照导向行为(称为对生产的关心)和维护导向行为(称为对人员的关心)进行评估,给出等级分值。然后以此为基础,把分值标注在两个维度坐标界面上,并在这两个维度坐标轴上分别划出9个等级,从而生成81种不同的领导类型。具体内容如下:

(2)几种代表性的领导(见图)

管理者方格

①(1.9)型,又称乡村俱乐部型管理,表示领导者只注重支持和关怀下属而不关心任务和效率; ②(1.1)型,又称贫乏型管理,表示领导者不愿努力工作,对工作绩效和对人员的关心都很少,很难维持也很难有良好的工作绩效; ③(5.5)型,又称中庸之道型管理,表示领导者维持足够的任务效率和令人满意的士气; ④(9.1)又称任务型管理,表示领导者只重视任务效果而不重视下属的发展和士气:⑤(9.9)型,又称团队型管理,表示领导者通过协调和综合工作相关活动而提高任务效率与士气。

他们认为,(9.9)方式的管理者工作是最佳的领导方式,并提出,原则上达不到(9.9)等级的管理人员,要接受如何成为一个(9.9)型领导人的培训。

(3)评价20世纪60年代,管理者方格培训受到美国工商界的普遍推崇。后来,管理方格理论逐步受到批评,因为它仅仅讨论一种直观而且是最佳的领导行为。且管理方格论并未对未来如何培养管理者提供答案,只是为领导方式的概念化提供了框架。另外,也没有实质性证据支持在所有情况下,(9.9)型领导方式都是最有效的方式。

3. 在组织层级化设计中,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在组织层级化设计中,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1)组织规模的大小。组织规模增大,管理的层级和部门数量就会增多,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准确性就会减低。因此,当组织规模扩大之后,组织需要及时分权,以减缓决策层的工作压力,使其能够集中精力于最重要的事务。

(2)政策的统一性。如果组织内部各个方面的政策是统一的,集权最容易达到管理目标的一致性。然而,一个组织所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为了灵活应对这种局面,组织往往会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政策,这虽然会破坏组织政策的统一性,却可能有利于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3)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如果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能够保证组织任务的完成,组织可以更多地分权; 组织如果缺乏受过足够良好训练的管理人员,其基本素质不能符合分权式管理的基本要求,分权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4)组织的可控性。组织中各个部门的工作性质大多不同,有些关键的职能部门,如财务会计等部门往往需要相对地集权,而有些业务部门,如研发、市场营销等部门,或者是区域性部门却需要相对地分权。组织需要考虑的是围绕任务目标的实现,如何对分散的各类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

(5)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在组织成长的初始阶段,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组织的运行,组织往往采取集权的管理方式; 随着组织的成长,管理的复杂性逐渐增强,组织分权的压力也就比较大,管理者对权力的偏好就会减弱。

4. 企业决策的类型有哪些?

【答案】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决策分为以下不同的类型:

(l )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来看,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①程序化决策。指可以按照既定的程序、模式和标准进行的决策; ②非程序化决策。指不能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模式所做出的决策。

(2)从决策的重要性看,决策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①战略决策。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所做出的、对组织的全局和长期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决策; ②战术决策。指在战略决策的指导下,为落实战略决策目标,针对具体的问题而做出的决策。

(3)从决策的主体看,决策分为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①集体决策。指多个人组成一个决策小组进行决策,该决策小组对该决策的后果负责的决策方式; ②个人决策。指完全依靠个人的经验、智慧和阅历进行的决策。

(4)从决策的起点看,决策分为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①初始决策。指组织对从事某种活动或从事该种活动的方案所进行的初次选择;

②追踪决策。指当原定决策方案的执行表明决策目标将难以实现时,对目标或者决策方案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