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数学教师在中学数学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师,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实施,数学课程评价,教师素质

  摘要

  数学课程改革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21世纪数学教育的发展以及人才素质的状况。这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数学课程标准的确定、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反馈、修订及再实施等一些列环节。这每一个环节又是一个子系统,其对整个系统都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对于整个系统和每个子系统而言,受影响和制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数学教师又是这诸多因素中十分重要且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关于数学教师在中学数学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内外许多教育家和数学教育家都比较关注。然而,笔者通过对某地区几所中学的数学教师的访谈、调查发现,该地区教师对数学课程的发展状况知之甚少,对课程改革的参与意识相当淡漠。尽管我们也可以从报刊中看到一些针对课程改革及教师地位和作用的论述,但专门针对数学课程改革和数学教师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及所应有的地位的探讨却凤毛麟角。这对我国的数学课程改革是极为不利的。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对每一个与有关的人──特别是处于改革第一线的教师,即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不仅仔细探讨了数学教师在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每一环节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探讨了要保证数学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对于置身其中的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另外,还初步探讨了数学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的变化。旨在为21世纪的教师把握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脉搏提供有效的帮助。唤起他们积极投身改革的意识,进而促进其专业发展。   “新数运动”,对中学数学课程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而最终导致其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教师的素质,教师对新课程的不适应使得改革无法进行下去。在总结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后,世界各国纷纷制了适合本国实际的课程改革方案,并且边试验,边实施,边修订,对教师的作用有所凸现。如美国的“课程标准1989”到“课程标准2000”,英国的《cockcroft》报告到“国家数学课程”,等等,这些都给我国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   在数学课程改革中要注意吸收国外课程改革中的思想方法,将教育理论和我国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体系,并且要重视教师的参与和支持。解放后,我国的数学课程改革历尽波折,由于缺乏调查研究,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问题:与我国教学实际不适应,教学水平跟不上等等。到目前,由于不断的探索和改革,逐步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学数学课程体系,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依据我国国情提出的课程资源重新分配,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出现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也是课程决策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了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学校和教师。这些对于我国的课程改革都是非常有利的。   在中学教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不同程度的发挥着作用。例如,为数学课程标准的确定献计献策,起到参谋作用;参与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及一部分优秀教师参与国家课程教材的编写修订;在课程实验中他们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实验,结合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及时了解学生反馈信息,控制实验条件,为评价完善的课程教材提出建议;在数学课程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对大港、教材进行评价,通过教育实践对实施的课程评价以及对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评价。不仅为教育决策提供服务,而且也为改进教师的教学及时提供有效的信息。教师发挥了评价者和自我评价者的作用;大范围推广课程实施时,对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的关系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影响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因此,教师的参与意识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这个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中,数学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创设数学学习的教育环境,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共同研究者。“课程的实施主要靠教师”,教师领会课改精神,转变观念,探讨适合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在实施中体验创新,发挥数学教师的专业特长,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透过数学教师在中学数学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可见数学教师拥有的专业自主权的程度如何,从而说明了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数学课程改革紧密相连。反过来,数学课程改革也对数学教师提出了要求: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手段更新,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有驾驭数学新材料的能力,设计上好数学活动课的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监控能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化和获得必要的解决问题的经验,达到为适应未来社会对教师高素质的要求。在保障课程改革顺利进行之时,能否为课程教材立法,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和保障课程教材的相对稳定性,需要实践的检验。使课程改革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是教育目标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