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613法律史,宪法学,法理学之宪法学、宪法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司法腐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我国《宪法》第126条规定,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在司法过程中,会出现司法腐败现象,原因如下:
(1)法官的身份保障尚不完善。
(2)法院内部管理体制也与行政机关类似,具有行政化、科层化的特征。
(3)受社会大环境影响。近几年由于社会经济体制转轨,法官队伍受到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严重冲击,个别干警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权钱交易的不廉洁行为时有发生。
(4)教育管理手段滞后。虽然近几年各级法院在队伍教育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但由于检查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查处工作力度不够; 使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很好地的贯彻落实,导致一些法官在权与法、钱与法的问题上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5)政治思想工作薄弱。近几年有些基层法院放松了队伍的思想教育管理,使有些法官的政治素质得小到提高,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能力减弱,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偏差,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丢掉犷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思想上的滑坡导致行为上的偏差,从而使腐败现象得以滋生和蔓延。
二、论述题
2. 试以各国的实践为依据,阐述20世纪宪法的发展。
【答案】(1)20世纪宪法发展的阶段
现代宪法的发展以二战结束为标志分为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的宪法发展主要表现为现代宪法的产生和近代宪法向现代宪法的转型。进一步民主化是这一阶段宪法发展的主流,但也有逆流。
后一阶段宪法发展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①有些国家的宪法在战后继续朝着现代宪法转型,如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实施才最终完全实现转型。
②对宪法发展中出现的逆流进行清理,成功实现了对法西斯主义及其体制的改造,使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宪法回归民主和平的道路。
③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宪法纷纷制定和颁布,并以鲜明的特色丰富和发展着宪法。 ④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民族国家的民族主义宪法以其民族主义特色成为宪法大家庭中不可缺少
的一员,既回应了近代“民族的宪法”,又丰富和发展了民族主义宪法的内涵。
(2)20世纪各国宪法发展的实践
在现代宪法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宪法,发生了一些对宪法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宪法事件,这里仅介绍一些最具代表性的宪法和事件。
①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宪法。就形式而言,美国并无所谓现代宪法,美国宪法还是1789年生效的那部宪法,只小过美国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罗斯福新政赋予美国宪法以新的时代内涵,从而使其具有了现代品质。罗斯福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和大萧条时当选美国总统,为摆脱危机,他开创性地采取了一系列被称之为新政的有关复原、救济和改革立法等的措施,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全国产业复兴法。然而,这些举措与自由资本主义精神相违背,因而经常被联邦最高法院宣告违宪。罗斯福遂启动“填塞法院”计划,试图将最高法院法官人数从原本的九名增至十五名。罗斯福的计划严重违反了美国宪法所确立的三权分立原则,因而没有为国会所批准。但自此以后,联邦最高法院的态度发生了较大变化,并在很大程度巨默认了行政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干预是合宪的,因此引发丁宪法精神的重要转变。新政对美国宪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 总统的行政权进一步扩大,议会赋予总统广泛的委托立法权;
b. 在联邦与州的关系上,联邦中央的权力得到强化;
c. 政府广泛干预社会经济事务。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宪法完成了向现代宪法转型的进程,并为二战后宪法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②盟国对德国的占领与联邦德国基本法。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在其占领的西德建立了联邦德国政府,并着手起草基本法。1949年2月,制宪会议完成了基本法草案,并于5月8日通过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联邦德国基本法是以魏玛宪法为蓝本制定的,在恢复魏玛宪法规定的宪政体制的基础上,又有新发展,如加强议会和内阁总理的权力,削弱总统的地位等。由于该法是在德国战败并被盟国占领的特殊条件下制定的,因而其具有很明确的国际化倾向,表现为对国家主权的限制和明确规定国际法优越于国内法,从而展现了现代宪法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③苏联的成立和1936年的苏联宪法。1922年12月30日联盟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关于各共和国以主权国家身份加入苏联的有关决议,宣告苏联成立。1924年制定了第一部苏联宪法,1936年制定了第二部苏联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的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根本法),由13章146条组成。1936年的苏联宪法是在1924年苏联宪法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它对1918年苏俄宪法和1924年苏联宪法的发展,表现在一个方面:
a. 前两部宪法是过渡时期的宪法,而1936年宪法是社会主义宪法;
b. 宪法所规定的选举制度进一步民主化;
c.1936年宪法准确反映了苏联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发展水平,全面展示了苏联社会的基本面貌。1936年宪法在宪法发展史上的意义还在于,它是社会主义宪法的代表性作品,以后的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都受到了它深刻的影响。
④新兴民族国家的宪法。两次世界大战虽然有力地打击了殖民帝国,使德、意、口等国得以削弱,但在1945年的时候,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和葡萄牙等国仍然统治着世界上相当部分的人口。
在以后的20年,殖民帝国和殖民体系完全崩溃,最后的殖民帝国葡萄牙也在1975年瓦解了,与之相伴的是新兴民族主义国家的诞生。这些国家在政治上的一般做法是制定宪法、设立国民代表大会、建立现代选举制度、成立独立的司法机关、强调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亚洲的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这些国家宪法的制定与颁布,使宪法在世界范围内更为普及,从而掀起了新一轮的宪法热潮。虽然一些新兴民族主义国家的宪法与宪政历经坎坷,但它们在维护民族独立与自由,在探索与本国特点相适应的宪法与宪政模式方面以及推进现代宪法在内容、形式乃至精神方面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案例分析题
3. 案情: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发生于1801年初,当时美国的党争非常激烈。以亚当斯为首的联邦党与以杰弗逊为首的共和党之间的政治角逐白热化。在1800年底举行的总统大选中,亚当斯未获连任,杰弗逊获胜,成为美国第二任总统。在总统权力交接之前,亚当斯利用手中的总统权力及其由联邦党所控制的国会,对司法机构作了重大调整,并且迅速委任联邦党人出任联邦法官。正好在1800年12月,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埃尔斯沃思辞职,亚当斯即提名当时任亚当斯政府国务卿的联邦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的马歇尔继任首席大法官。这一提名立即获得国会批准。但是马歇尔并未立即就任,而是根据亚当斯的要求,续任国务卿至换届为止。与此同时,亚当斯抓紧提名由联邦党人出任新调整的法官职位,这些新提名的法官在杰弗逊就任总统前两天获得由联邦党人控制的国会批准。因而这些法官被人们称之为“午夜法官”。在亚当斯任职总统的最后一天,即1801年3月3日,他正式签署了42名哥伦比亚和亚历山人地区的法官的委任书,并盖了国印。这些委任状都由国务卿马歇尔颁发给法官本人。作为国务卿的马歇尔于3月3日抓紧送发委任状,但是由于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仍有几位法官的委任状未能送出。其中一位就是马伯里。3月4日,杰弗逊就任总统任命麦迪逊为国务卿。杰弗逊对亚当斯卸任前的这些做法十分恼火,决心采取措施纠正。第一个办法就是停发尚未发出的法官委任状。
马伯里等几位己得到法官任命,但未接到委任状的人对此当然不满,因此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最高法院对国务卿麦迪逊下达法院强制令,强制他向马伯里等人发出委任状,故此案列名为马伯里诉麦迪逊。马伯里等人的这一请求的法律依据是美国1789年9月24日通过的《司法法》
第13条。它规定,美国最高法院具有受理针对美国官员的排他管辖权,可以针对美国政府官员下达强制令。
请对美国违宪审查第一案“马伯里诉麦迪逊案”进行分析。
【答案】(1)本案的意义
马伯里案的意义并不在于该判决肯定了美国宪法是美国联邦的最高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也不在于该判决肯定了马伯里有权获得治安法官的委任状,也不在于该判决肯定马伯里在没有获得委任状时有权获得法律救济,也不在于该判决认为的联邦最高法院对该类案件没有管辖权的观点。 本案的意义在于,联邦最高法院通过该案件所涉及问题的审理,推理出自己和所有的联邦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拥有对联邦国会制定的法律的违宪审查权。本案的这一历史意义已经掩盖了本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