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839无机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的HC1溶液中, 含有

, 向溶液中通入

H 2S 气体至饱和, 产生的沉淀是_____.

【答案】HgS 、CdS 、CuS.

【解析】FeS 溶于稀HC1溶液;CdS 不溶于稀HC1溶液;CuS 溶于HNO 3溶液;HgS 溶于王水.

2.

若反应速率的单位是

【答案】

, 则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单位是_____.

【解析】反应级数为n 时, 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为

3. 离子极化的发生使键型由_____向_____转化, 化合物的晶体也相应的由_____向_____转化, 通常表现出化合物的熔点、沸点_____.

【答案】离子键; 共价键;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降低

4. 已知石墨为层状晶体, 在每一层中每个碳原子采用_____杂化方式以共价键相连, 未杂化的p 轨道之间形成_____键, 在层与层之间靠_____而相互连接在一起.

【答案】 5.

; 分子间力

溶液显_____性, 加入小。

在水溶液中主要发生解离反应,

其水溶液显弱酸性。加入的溶解度小于

+

溶液显碱性。【答案】弱酸

, 【解析】

溶液生成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 溶液的

pH 将变_____。

溶液生成

沉淀, 是因为

小。

6.

。随着沉淀的生成, 溶液中的H 浓度增大, 故溶液的pH 变

的价层电子构型为_____, 它与氨能形成_____轨型配合物, 其空间构型为_____,

; 内; 八面体;

_____杂化轨道成键.

【答案】

7. 配位平衡是指溶液中解离为_____和_____的平衡; 对配位平衡来说,

_____.

【答案】配离子(或配位单元) , 中心原子(或离子) , 配体, 互为倒数.

8. 标准状态下, 用电池电动势可判断反应进行的趋势.

若反应的平衡常数子数z 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 z=l时

,

【答案】

【解析】根据公式

9. C60分子中C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

和_____个正六边形组成, 这类原子簇(形

.

晶体属于ccp 堆积,

在该堆积中【答案】

^

= _____V; z=2时

,

= _____V; z=3时

,

与之间的关系是

那么对于得失电= _____V.

键角在_____范围之蚓, 它由_____个正五边形) 合物统称为富勒烯(或巴基球) , 最小的巴基球(由十

二个正五边形组成) 的分子式为一_____.在巴基球中每增加_____一个碳原子, 就增加一个正六边

个数:正四面体空隙:正八面体空隙等于_____, 一个品胞中

有_____个

该晶体中所有的空隙都填入金属铯原子, 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

10.

两原子间如果形成键, 其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是_____, 如果形成键, 则其轨道的重叠方式是_____.

【答案】“头碰头”的方式; “肩并肩”的方式

二、选择题

11.一基态原子的第五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 则该原子的第四电子层电子数可能为( ).

A.8 B.18 C.8〜18

D.18〜32 【答案】C

【解析】根据鲍林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中的轨道填充次序, 从第四层开始电子依次填入4s , sd , 4p , 5s , 4d , 5p. 若第五层只有2个电子, 则第四层电子数在8〜18个之间.

12.下列溶液中, 长期暴露于空气中会变颜色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

生成

13.下列反应中

. 的是(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自发进行的反应

, D 项反应能自发进行.

, 随着x 值增大,

颜色加深。

1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分子的偶极矩是键矩的矢量和

B. 键离解能可作为衡量化学键牢固程度的物理量 C. 键长约等于两个原子的共价半径之和 D. 所有单质分子的偶极矩都等于0 【答案】D

【解析】

键矩定义为

,

矢量和即构成分子的偶极矩

. 键离解能是双原子分子中, 于

100kPa 下按化学反应计量式使气态分子断裂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 键能越大, 分子越稳定.D 项

:是单质分子, 但是它为极性分子, 偶极矩不等于零.

15.

关于配合物,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正负离子都是配离子 B. 二者都是外界

C. 前者是外界 D. 后者是外界 【答案】A

【解析】

16.只能溶于王水的硫化物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能溶于盐酸中

能溶于浓硫酸中.

.

-' 互为内外界. 配合物可以无外界,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