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配制度是否合理,是关系到经济能否持续、协调、快速发展,社会能否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分配制度合理,能较好调动任在生产和工作中的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反之,分配制度不合理,则会使人们失去生产和工作的积极性,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长时间的社会分配不公和差距拉大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多方面改革,分配关系、分配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诸如,扭转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存在的"重积累、轻消费"倾向,改变了生产增长和收入脱节、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初步扭转了传统分配制度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格局等。目前,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在我国已初步形成。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创新,有利地调动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提高和改善。 在充分肯定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当前个人收入分配关系中还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公现象,特别是由于种种原因所造成的分配不公使个人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已引起社会普遍不满。如果这个差距拉大的趋势得不到有效的调控,势必会造成人们心理失衡,挫伤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劳动积极性,这和"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恶果没什么两样。继续发展下去,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和社会的动荡,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潜在威胁。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社会主义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是和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相违背的。因此,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重大课题。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共同富裕。但是共同富裕不等同于同步富裕,这里有一个先富后富的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我们提倡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帮助其他地区也富起来,并且使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后富起来的地区更好的发展。提倡人民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可见,解决好我国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不仅是一个关系到我国个人分配制度今后的走向和社会主义最终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也为个人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因此我国学术界、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本文拟就对我国当前个人收入中存在的差距问题,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并力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个人设想和看法。 本文由引言、正文、结束语组成。正文又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以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为指导,论述我国改革前后两个不同历史时期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基础上,说明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的现状,明确提出个人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突出问题。 第二部分 在联系西方收入分配理论中倒U假说的同时,结合我国改革实践,以实际材料为依据,分析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对收入差距作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第三部分 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设想和见解。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