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一).... 2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二).. 15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三).. 27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四).. 39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五).. 51
一、名词解释
1. 工读教育思潮
【答案】五四运动时期的工读教育思潮有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工学并进、工学兼营、工读互助、手脑并用等多种提法。它主张通过读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实现改造不合理社会的目的。工读教育思潮的提倡者有共产主义者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也有无政府主义者李石曾、王光祈,还有一些寻求改良社会道路的青年。提倡工读的人还组织过一些工读团体进行实验。工读教育思潮特别是其中的勤工俭学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 八股文
【答案】所谓八股文,((明史·选举志二》解释说“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八股文还称时艺、时文、八比文、四书文,它是在宋朝经义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是一种命题作文,有固定的结构。一般而言,每篇八股文的结构由破题、承题、起讲、人手(又称出题、领题等)、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其中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部分,是文章的主体。这四个部分中各有两股,两股的文字繁简、声调缓急,都要对仗,合称八股,八股文之名即是由此而来。
作为一种考试文体,八股文形成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在产生之初,它对于考试文体的标准化,促进人才选拔的客观公正,应该说是有其积极意义的。然而,八股文的负面影响也同样明显。它禁锢了士人的思想,严重败坏了士风、学风和社会风气。它对于学校教育的影响,危害尤甚。因此,八股文遭到许多有识之士的猛烈抨击。
3. 率性发展
【答案】率性发展是关于个体发展的一种思想,《中庸》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天赋之性是人的修道之谓教。”这是继承思孟学派“性善论”的思想,上天所赐予的称作“性”
,修明和推广这个道,就称作“教”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顺应和发扬这种本性称作“道”。教育即
,尽量把天赋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体现出来,进而调节人的修道,而教育的作用则在于“率性”
日常言行和喜怒哀乐之发,以达到社会的和谐。
4. 朱子读书法
【答案】朱子读书法是关于朱熹读书原则和方法的总结。朱熹强调读书穷理,因此关于怎样读书他曾提出过重要的原则和方法。他的弟子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和居敬持志。①循序渐进是强调读书要
按一定的次序和步骤,反对贪多务广; ②熟读精思是说读书时必须多读、记住、背熟、勤十思考; ③虚心涵泳指读书时要探明原意、独立思考、勤苦奋进、保持虚心; ④切己体察指读书必须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生活经验等结合起来,还要以所读之书的道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⑤着紧用力指读书要有坚持不J 解,勇往直前乃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读书精神; ⑥居敬持志指读书时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要树立远大的日标,明确读书的目的。
朱子读书法是朱熹关于读书方法论述的概括和总结,集中体现了他的读书论和他的读书经验,很有见地,后人依据他的读书法,订立了读书程序,在封建教育实践中影响很大。但我们在考究朱子读书法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他所说的“书”主要是维护封建统治、道德教育方面的“圣贤之书”; 一是他的读书法不曾注意到书本知识和实际调查的配合,更谈不到实验或实践。
5. 民办公助
【答案】民办公助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发展小学教育的一项基本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普及教育过程中沿用此政策。《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于199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最核心的精种实质是“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
,就是利用公理”的十六字方针,也即确立了“民办公助”的合法性和可行性。所谓“民办公助”
众和政府资金适度地支持民办学校的发展,公助又可分为显性资助和隐性资助。显性资助就是通过对民办学校办学方向及其社会效果等实施检查、评估后,以注册的学生数为基本依据,给予民办学校直接的拨款资助,而隐性资助则指对民办学佼于合法范围之内的经营所得、学校房产、社会捐物捐款等方面给予减免税收。
6. 辟雍
,西周大学,设于王城。西周鼎盛时期,形成了“礼”【答案】辟雍亦作“璧雍”、“乐”、“射”、
“御”、“书”、“数”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体系。与此相应,辟雍的建筑也有变化,发展为整齐对称的四合院式课堂。按方位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各有专名,东面称为东序,又叫东胶或东学; 西面称警宗,又叫西雍或西学; 南面称成均,又叫南学; 北面称上库,又叫北学; 中间称太学,又叫中学。总名为辟雍,“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学生按季节轮流到瞥宗学礼,到上库读书,到成均、东序学习乐舞和射艺。东汉以后,历代皆设辟雍以存占制,但除北宋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亦称“外学”)外,仅为祭祀之所。
二、简答题
7. 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者的异同。
【答案】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是三种不同形态的综合课程,它们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具体分析如下:
(1)三者的共同点
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是以学科或文化知识或亚文化知识为课程整合的基点,课程整合的核心主要源于学科。这种综合课
程试图打破或超越各分科课程自身固有的逻辑,形成一种把不同学科内容有机整合为一体的新的逻辑。
(2)三者的不同点
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对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
①相关课程是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的课程。例如,物理、化学、数学在某些主题上的联系,历史、地理、公民在某些主题上的关联,等等。相关课程可以克服分科课程彼此封闭、各自为政的缺陷,通过寻求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彼此整合起来,有助于优化生的认知结构。当教师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以后,也可以彼此配合,避免对知识的不恰当重复。
②融合课程是指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的课程。例如,历史、地理公民融合为综合社会科,物理、化学、生物融合为综合理科,等等。融合课程并非原先几门传统学科的拼盘或混合,而是打破或超越了被融合的各学科的固有逻辑,形成了一个新的有机体一一融合课程的逻辑。由此看来,融合课程在学科综合的程度上远远超出相关课程。
③广域课程是将各科材料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材料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教学的课程。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高度整合分科课程,以便能与生活联系起来。它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广域课程在其出发点上与融合课程存在某种相似:都是围绕一个所选择的组织核心而将分支学科组织为一个新的课程整体,而且被整合的每一门学科都将失去其独立性。但广域课程与融合课程也有区别,广域课程在范围上要比融合课程来得大。融合课程的范围主要限于与学科有关的领域,而广域课程不仅百科与学科有关的领域,人类所有的知识与认知领域都可以被整合。
8. 简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基本含义。
【答案】在西方教育史上,也可以说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他关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以及在教育革新实验中对“教育心理学化”的具体尝试,为把教育和教学工作置于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时代。其“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基本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目的的确定、教育理论的探索应尊重儿童的心理活动规律
所有的教育者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人生来具有天赋的道德的、智慧的和身体的潜能,这种潜能不但有要求不断发展的内在倾向,还有驱动其发展的内心动力。而且,“心、脑、手”这三种基本能力的发展既有统一性,又有各自的规律性,“支配每种才能发展的规律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只有认真探索和遵循儿童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性,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应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按照“要素教育”的基本要求,实现教学内容的心理学化
在这方面,裴斯泰洛齐从应使学生在道德、知识、身体和劳动技能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基本思想出发,主张在初等学校教育阶段,应开设广泛的基础知识课程。同时,裴斯泰洛齐还力图从客观现象和人的心理过程探索教育和教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要素,并认为如果各科课程和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