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10外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迷惘的一代

【答案】迷惘的一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语出美国女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的评价。后来成为以海明威为中心的文学流派的名称。迷惘的一代由一些美国作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后来影响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以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为代表。这些作家大多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应征入伍的年轻人,在战争期问饱受身心创伤,在战争结束后失去了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找不到出路,在孤独、迷惘、仿徨中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进行消极反抗。“迷惘的一代”的创作,真实地反映了战后年轻人迷惘苦闷的精神状况。海明威的作品《太阳照样升起》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迷惘的一代”在创作形式上勇于创新,语言具有简约主义和口语化倾向,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深远。

2. 《驳圣伯夫》

【答案】《驳圣伯夫》是普鲁斯特的一部意识流艺术作品。一块小玛德莱娜蛋糕,牵引出丝丝缕缕、连绵不绝的无意识回忆。作者强烈抨击权威批评家圣伯夫批评方法的机械和错误,及因此造成的对当年法国文坛所有文学天才的轻视与误读。全书既有抒情的叙述,又有理性的思辨,为后来的文本主义和结构主义批评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3. 多余人

【答案】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 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

4. 日本新感觉派

【答案】日本新感觉派是20世纪初日本文坛的一个以小说创作为主的文学流派,也是日本的第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等。日本新感觉派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从诞生之日起,便打出“反传统”的旗号,力图从形式和技巧上,另创新路。他们反对艺术创作注重形象塑造和环境描写,强调主观和直感的作用,主张不再通过视觉进入知觉、把握客观规律认识世界,而是通过变形的主观来反映客观世界,描写超现实的幻想和心理变态; 强调艺术至上,认为现实中没有艺术,没有美,因而在幻想的世界中追求虚幻的美。横光利一的《头与腹》被认为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

5. 神话

【答案】神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它是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及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神话大致分为五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话,其中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

6. 《新约》

,因为【答案】《新约》是基督教《圣经》的第二部分。新约与旧约恰成对比(即摩西之约)

旧约不能在人的心里产生公义。基督教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新旧约以耶稣出生为界限。《新约》据传是耶稣使徒及其弟子们的著作汇编。《新约》是基督教本身的经典,最初用希腊文写成。《新约》全书由福音书、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和启示录组成。使徒书信分保罗书信和一般书信; 保罗书信又分教会书信、个人书信、监狱书信和希伯来书。

7. “解冻文学”

【答案】“解冻文学”是西方学者对苏联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一股文学思潮的概括。它是指以小说《解冻》为标题,在苏联的50年代出现的一批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家作品。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第二次作代会召开,彻底纠正“左”的偏向,作家们开始大胆地表现生活矛盾和冲突以及黑暗面。西方评论界认为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将这股新的文学潮流称

,它倾向于对过去的僵化的文学模式的反叛,更多的是以一种理性的、清醒的态度作“解冻文学”

来对待历史,对待现实生活。

8. 《摩诃婆罗多》

【答案】《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古代梵语叙事诗,意译为“伟大的婆罗多王后裔”。其主要内容是叙述婆罗多族的两个后裔居楼族和般度族间大战的故事。《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现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加工而成,其中有长篇

,英雄史诗,而且有人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有宗教哲学以及法典性质的著作。有10万“颂”

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规模宏大、内容庞杂。印度现代学者认为《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民

,堪称“印度的灵魂”族史诗,内含印度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9. 《春香传》

【答案】《春香传》是朝鲜人民家喻户晓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最早产生于14世纪高丽恭愍王时代,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最终形成完整的作品。《春香传》在朝鲜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正如《红楼梦》之于中国古典文学一样。故事讲述了艺妓成春香和贵公子李梦龙之间迂回曲折的爱情故事,根据不同版本的流传,两人的结局也不尽相同。它和中国的《红楼梦》、日本的《源氏物语》并称亚洲三大古典巨著。

10.东亚战后派

【答案】东亚战后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以战争为背景、为题材进行创作的文学流派。东亚战后派文学的产生,是以1946年1月由七位评论家创办《现代文学》杂志为发端,以确立“现代的自我”的文学批评为先导,强调尊重个性自由,追求文学的主体性,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迈开了战后派文学的第一步。属于这个流派的作家在创作思想、艺术风格上不尽相同,但他们的主导倾向都是现代主义的。他们都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舞台或背景,深入地剖析了战时和战后的日本人和日本社会。野间宏在日本战后派中很有代表性。

二、简答题

11.结合作品,论述鲁迅所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人眼中是“残酷的天才”。

【答案】鲁迅先生称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拷问人类灵魂的残酷天才”,准确地指出了其文学创作的特点,并予以了积极评价。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侧重探讨人,尤其是人内心自我的复杂性,表现苦难及苦难中人的追求与犯罪,注重从信仰和灵魂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触及灵魂深处。

(1)“心理现实主义”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观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表现心理的真实为己任,将自己的文学称之为“心理现实主义”。19世纪中后期的俄罗斯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化,尤其是随着农奴制度的废除,资本主义得以在封建习气仍然十分浓厚的俄罗斯内部大力发展,这些都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身于平民家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城市贫民的生活非常熟悉,深切地感受到社会动荡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尤其是人内心世界的痛苦、精神的异化感,决定将文学拓展到人的精神领域,揭不人的本性或人性的复杂。

(2)直面人性的阴暗面

在人的精神世界中,陀思妥耶夫斯基较为关注的是人的病态思想和潜意识体验,涉及乱伦、强奸、凶杀、癫狂等伦理或心理问题,触及较少被反映的禁区或空白,直面了人性的阴暗面,反映了善与恶在人物心灵中的较量,从而在较深层次上拷问了人的灵魂。例如,在其代表作《卡拉马佐夫兄弟》中. 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描写了一个祸合家庭,展示了卡拉马佐夫气质,描写了这个家庭父子身上人性本身的邪恶,以及善与恶对他们灵魂的争夺,呈现了精神的焦灼不安与人格濒临分裂的痛苦。

(3)宣扬宗教救赎

陀思妥耶夫斯基拷问灵魂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宗教救赎的主题,所以其作品并不悲观消沉。陀思妥耶夫斯基致力于表现人们心灵承受的深重苦难和人性的阴暗面,但他的作品并没有让人感到消沉悲观,因为他表现的目的是为了寻找解决之道,其笔下的人物最后总能在宗教宣扬的谦卑与博爱中找到内心的安宁。例如,《罪与罚》中的青年大学生拉斯柯尔尼柯夫为了证明自己是“不平凡的人”而走向杀人之路,但却陷入无穷无尽的精神折磨,最后在索尼娅的指引下主动“自首”接受惩罚,找到了心灵的宁静与宽慰。